在大明朝十七个皇帝中,经历最传奇的莫过于明英宗朱祁镇了!他从皇帝到人质、到囚犯、再到皇帝,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1435年,宣宗朱瞻基病逝,九岁的英宗朱祁镇即位。朱祁镇从小就有一个贴身太监王振,他既是皇帝的老师又是皇帝的亲密伙伴,这个被朱祁镇称作王先生的太监,是他生命中最可信赖的亲人,可惜这个太监不是什么好人,他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逐渐攫取了朝政大权,朝堂内外,呼风唤雨,贪污腐败,打压忠臣,朝中群臣敢怒而不敢言。
当时的王振权倾朝野,富可敌国,但是他还不满足,这个死太监一直有个辉煌的梦想,想要像朱棣那样纵横沙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但是身为一个太监是没有资格带兵打仗的,于是军事白痴王振极力鼓动皇帝御驾亲征,去攻打瓦剌名将也先,自己作为贴身太监随军出征,其实他就是这次二十万大军的实际指挥者。
因为仓促上阵,再加上指挥官皇帝和王振毫无带兵经验,结果在土木堡一战中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愤怒的下属杀死,英宗朱祁镇被也先的部队掳走做了人质!
也先原准备用人质朱祁镇作诱饵向明政府索要钱财,结果明政府看透了他的阴谋诡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1449年9月16日拥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皇帝,即日起朱祁镇成了过期的皇帝——太上皇。
几次受挫后的也先,眼看朱祁镇没有了利用价值,恼羞成怒,准备杀了他泄愤,但是也先的弟弟,瓦剌军的二号人物伯颜帖木儿不同意,因为自从朱祁镇被掳到瓦剌大营后,一直是他负责看守朱祁镇,在长时间的相处后,伯颜帖木儿逐渐被朱祁镇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位落难皇帝即使身处险境,依然从容不迫,热诚善良,始终是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形象,后来,伯颜帖木儿不但不看管朱瞻基,还处处保护他,尊重他,为了他早日回家费尽心思,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和朱祁镇一起被掳走的太监喜宁,他投降了也先,为敌人攻打明军出谋划策,当了可耻的叛徒······
朱祁镇在敌营呆了一年后,因为没有了利用价值,也因为伯颜帖木儿的帮助,后被明朝大臣扬善接回了京城,但是回京后的朱祁镇境遇更加糟糕,朱祁钰生怕哥哥回来抢自己的皇位,果断把哥嫂一家囚禁在南宫长达七年之久,期间百般折磨,欲将朱祁镇一家置于死地而后快,但是朱祁镇又一次凭自己非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看守他的下人,特别有一个叫阮浪的老太监,更是把这个被囚的皇帝视为亲人,替他想尽办法帮助他渡过难关,朱祁镇才熬过了那几年的艰难岁月。
转机终于到来,因为长期的提心吊胆、政务劳累加上太子早夭,朱祁钰的身体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在奄奄一息之际,他让大将石亨代替自己参加祭祀活动,眼看朱祁钰不久于人世,大将石亨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他果断联合大臣徐有贞、曹吉祥把朱祁镇从南宫里解救出来,拥立他为新皇帝,这一事件,史称“夺门之变”。得势后的石、曹、徐三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最可恨的是,徐有贞为了报私仇,污蔑于谦欲立藩王为帝,鼓动朱祁镇杀害了千古英雄于谦,实在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最后他被李贤用计害死,也算是为于谦报仇雪恨了。
天顺八年(即1464年)正月,朱祁镇病逝,时年三十八岁,他临死时,告诫后人,废除殉葬制度,避免了许多无辜生命惨死的悲剧,从他之后,这项沿袭多年的制度终被废除,善莫大焉!这样避免了太多的人间悲剧上演!
纵观朱祁镇的一生,因为听信王振谗言,土木堡之战差点亡国,铸下了不可挽回的大错;后来轻信徐有贞,杀了忠臣于谦,但是他这个人,又确实是个好人,无论是对妻子、对朋友、还是对下属都是宽厚善良仁至义尽,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丈夫、好朋友、好上司!
所以朱祁镇,他虽然算不上是个好皇帝,但他确实是个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