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吧
图片
大城市房价攀升、交通拥堵、雾霾遮天,这些“城市病”真的是外来人口大量拥入造成的吗?
广大农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困境,这些乡村隐痛,是农民工返乡就能得到解决了吗?
不,读完《大国大城》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农村的未来在城市,解决“城市病”的根本出路不在于限制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而在于科学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本书的作者陆铭,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自称是个职业读书人,本书中他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当前社会面临的人口流动、户籍制度、城市发展等问题,他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为支撑,从不同侧面论证自己的核心观点,他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阐述了劳动力、资本、土地这三大生产要素,解答了我国在城市化进程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通过一张美国的卫星数据制成的世界夜晚灯光地图,向我们说明一个普遍现象,即全球的经济活动都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他用大量准确的数据证明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等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存在这一现象,依照这一规律,我们国家的经济活动中心应该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运输便利,且成本低廉,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聚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说明我国的大城市还不够大,还应该大量吸收外来的务工人员,这才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所以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最优化的合理的资源配置,如果相关部门阻止这种正常流动,肯定事倍功半,因为这是大势所趋,是人为因素阻止不了的,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古代的大禹治水都知道治水患宜疏不宜堵,如果依靠户籍制度把劳动力固定在土地上,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极大地浪费,一方面是大城市劳动力欠缺,企业招不到工人,一方面是农民工融入不到城市,无工可打,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唯有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他们自由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扎下根,完成从农民工向市民身份的转换,政府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服务,让所有人享受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好处,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福利。当然对于那些自愿呆在农村的人,也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为他们提供更加完善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
你也许会说,农民工都进城了,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不是更多了吗?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让农民工整户都迁入城市,年轻的劳动力可以打工,他们的子女可以在城市里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老人也可以跟子女们住在一起,这样不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年轻的农民工也不用长期两地分居,不存在挣钱就不能顾家,顾家就不能挣钱的困境,解决农村的贫困,只有逐步减少农村人口的数量,农村人口少了,国家发放的补贴均摊到每个人头上才会更多,政府的负担减轻了,农民的补贴增加了,这才是双赢。
农村人口都进城了,空下的村庄怎么办?这些在书中也给出了答案,那些空心村可以复耕,这就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耕地面积;有些村子也可以发展旅游业,只要建好了机场和火车站,让外面的人能进的来,村里的人能出的去;剩下的农村人口少了,耕地多了,才能开展规模经营,农民经营的土地多了,收入自然就提高了,这才是彻底解决农村贫困的根本之道。
为什么有的人害怕农民工进城,因为作为既得利益者,害怕自己享受的利益和公共服务被摊薄,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国家不能平衡发展,如果一直有贫困地区存在,需要国家补贴,那么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用于补贴落后地区的钱是所有的人共同分担的,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步了,我们的社会才能完成转型升级,才能逐步走向大国强国的发展之路,我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要做好长期发展的规划,解决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冲突,全面提高所有国民的技能和素质,才是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在本书的末尾,作者给未来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但愿有一天,在我们的国家,歧视的言论和行为会被认为是可耻的!愿所有善良的愿望都会被传播,即便没有贴邮票,即便根本没有投递的地址!
愿你也收到作者这份善良的愿望!
开始读书吧,读完这本书,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