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活了九十四年,照着他的武侠宇宙里,要么是老顽童周伯通一般的恣意妄为,要么是太极宗师张三丰一般的云中仙人……活神仙这帽子太油腻了,要我说暮年金庸,更像隐居于华山思过崖上折一树枝向令狐冲指点独孤九剑的风清扬。金书里面,《笑傲江湖》我喜欢极了,但是读的遍数最多的却是《倚天屠龙记》,笑傲里架空时代暗喻政坛诡谲,和那倚天作为射雕三部曲的终章,其实是没干系的,硬要扯的话,也是射雕三部曲中的《神雕侠侣》与《笑傲江湖》有些牵连,令狐冲和杨过都是至情至性的侠客,不过冲哥多几分凛然洒脱,杨过执着孤独,两人武功又都承自金书中最莫测的高手独孤求败。讲这独孤求败,不得不提,杨过在剑冢中发现他所镌刻的文字「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寥寥几字,当世无敌的形象既跃然纸上,又是叹息,江湖中若没有相匹敌的对手,更是种生不逢时。这个道理,年少初读是不懂的,后来过了许久,看洪七公与欧阳锋在华山之巅鏖战十余日相抱而终时,回光返照之际两人哈哈大笑,顿觉江湖不过如此。
所以但凡说到金庸,大提“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我都觉得他不懂武侠,勿复多言。“侠之大者”这块牌匾,是老实人郭靖立下的,道理是不错的,显得像苍白肤色,少了血气。说郭靖,肯定少不了黄蓉,说黄蓉当了妈,灵气全叫女儿郭襄吸走了,我倒觉得郭襄这个角色,丰满程度远甚于少年黄蓉,且不说那广为流传的“风陵夜渡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杨过郭襄这般组合,说是极配,除非时间凝固,保质期是故事中的绝佳佐料,做文章也好,发掘人性情感也好,都算得上锦囊妙计。恍若隔世后,郭襄迷上的仍是朦胧形象,符合这形象的可以是杨过,也可以是他人,但这一段时空里,郭襄只在那时那刻遇上杨过,武侠不是科幻,没有俗人欢喜的平行宇宙,也正是如此,才显得余味无穷。金庸若只写到以上,世界上不过多了一个能写长河落日,也能写雪庐夜话的成功笔者。郭襄与杨过一别后,独行江湖,不久又在仅有两面之缘的张君宝心中种下执念,张君宝苦等郭襄,恰如郭襄苦等杨过,都是自知无望,不过是清醒的快慢分别,后来张君宝化名张三丰隐居深山,建武当开宗立派;郭襄四十岁削发为尼,峨眉一派自此立足于江湖……这一着金庸走的画龙点睛,武侠故事里有了天地模样,也有了人本来的面目,不仅好看,每长大些,就值得回头再读。
我看电影,极讨厌“关羽式”的人物,像金书里人气极高的萧峰,我亦不喜。后来想想,或可能是岳不群给我带来的心理阴影太重,人若看他人他物只看皮,与猢狲无异,愈加反叛的心理催促我,以前总想为何那生的惊为天人的人,就不能做谐星呢?为何那生的面目狰狞之人,就偏偏要在洗清冤屈后才被人说是“面恶心善”呢?渐渐才知道,倚天里的张无忌,已深得我心。张无忌父母被各派逼到自杀,其母殷素素叮嘱幼年无忌日后报仇雪恨,张无忌却说,「妈!我不要报仇,我要爹爹活转过来。」金庸写书,只此一句借小儿之口说的话,就潜移默化的种下善缘。待到张无忌成年已是明教教主之身时,他仍是那被一部分读者嫌弃的软糯性格,我说是他们无缘,像谢逊,身负血海深仇一生杀人无数,却叫神僧空见临终一句“但愿你今后杀人之际,有时想起老衲。”渡了,万千思绪中纵有苦海相隔,总会有渡舟自横,未见此舟,即是无缘。再看成年张无忌在大都小酒馆对赵敏的告白,「我爹爹妈妈是给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华山派、崆峒派那些人。我后来年纪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却越来越是不懂: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爹爹妈妈?不该说是空智大师、铁琴先生这些人;也不该说是我的外公、舅父;甚至于,也不该是你手下的那阿二、阿三、玄冥二老之类的人物。这中间阴差阳错,有许许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什么用?我爹爹妈妈总是活不转来了。赵姑娘,我这几天心里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害人杀人。」世间其实更多得是谢逊这般人物,张无忌太少,少,显得至真至纯,谢逊浪子回头,更多了人世间该有的真实苦楚,金庸讲道理,把道理蕴在故事里,润物无声,也难怪不论年岁,人人都可读金庸。
金庸离逝,舆论媒体铺天盖地的大做文章,说什么“再见大侠”,说什么“武侠时代结束了”,仿佛嫌这光景还不够人人感怀为之刻奇。其实哪有那么多悲歌慷慨,洋洋洒洒的百万文字还不够慢慢消化吗,所谓武侠,是人在少年入江湖,求得一个心中圆满,各有各的圆满,却无需教人人都去争甚么武林至尊,更不必限于小我的执着中求一个团圆结局。杨过谨守十六年之约是杨过孤身游历烟花纷繁间的圆满;令狐冲终日在鹅雪纷飞的思过崖上盼着提竹篮送饭的岳灵珊是令狐冲记忆中所存留的圆满;刘正风和曲洋合奏一曲已成绝唱的笑傲江湖是得一知己既慨然赴死的圆满;谢逊大仇得报后散尽武功遁入空门只盘腿坐地任由仇家侮辱唾骂是江湖上爱恨情仇历经轮回后的功德圆满;即便是旧版天龙中段誉终究没等到王语嫣,亦是红尘往事中自有分合的圆满……
各有因缘莫羡人。
一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