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三有”,提升素养,设计有效“主问题”

参加河南省杏坛网研社第七届云端年会,不论是深度阅读吴松超老师撰写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一书,还是主持分享阅读此书感受的“烹茗煮书”沙龙活动;不论是听孙秋备老师和刘飞老师的同课异构《观沧海》,亦或是谈谈我自己对这两节课的感言;不论是学习孙永芳老师和徐文祥老师的专题讲座,还是在“烟雨楼之约”中听各位嘉宾的成长分享,亦或是应邀参加刘飞老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我都在感慨:每一位渴望专业成长的老师,都在用心阅读,潜心解读,深度备课。

 

我收获满满。

 

从中选择出一个自己思考更深、较具共性的话题“有效主问题设计”,谈自己几点思考。

 

从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演讲单元,知识点的教学和能力点的培养是如何达到均衡的。

 

我们达成的共识是:演讲的相关知识,讲到即可,毕竟这些只是理论;重点是在“演讲”的相关活动之中,渗透这些知识:

 

写演讲稿,有一个核心观点,能打动听众的心。

 

正式演讲,注意文稿内容、演讲场合、态势语言、引发共鸣等。

 

学生互评,从听者、演讲者、号召效果等多角度点评,共同进步。

 

结合整个单元主题“思想光芒”,阅读策略“了解书信和演讲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获取有益的启示”,单元写作“学写演讲稿”,我们可以进行单元整合,提成极具思考的问题:

 

这些文章是如何体现出耀眼的思想光芒的?如果我们写一篇《向英雄致敬》的演讲稿,会如何写?举行演讲展示活动。

 

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若进行有效主问题设计,需重视以下三点:

01

 

 

教师心中要“三有”:有课标,有教材,有学生

 

课标,是对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引领,语文核心素养,是对课标具体化的能力培养点:语言积累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归根结底是学生要有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还要注重积累的过程。

 

教材,它的编写有科学的理念。每一册书的重点,每一个单元的难点,每一个板块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设置等,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让·乔诺的小说《植树的牧羊人》,它是初中教材第一篇小说,课文提示要注意文章清晰的思路,小说的叙述人称等。我提出这样一个主问题:是真的吗?

 

如果是真的。那我们就寻找依据,比如说时间线索的明晰,“我”在讲述故事,有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如“一战”,对高原景象前后的对比,让我们觉得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如此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但是,我们要告诉学生,它是一篇小说。这时我们重点感受第一人称“我”的叙述人称及一个路过者的叙述视角的小说,魅力大大的这种好处。并且加进文章结构和一个关键比喻句的品鉴,更全面地感知文章的魅力点。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学生进行设计,做有效的设计。

02

 

 

要明确:什么要教,什么无需教

 

钱梦龙老师讲《死海不死》时候的设计,他先是鼓励学生把自己已经会的知识和觉得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像本文要说明的事理,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等。这既是温习旧知识,也是鼓励全班自学了新知。最后确定本节课要完成的主任务:“体会这篇科学小品语言的趣味性。”钱老师从问句、关联词、说明顺序、引用传说故事等角度,指引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本文语言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了,说明文语言的趣味性,原来是可以从这些角度体现出来的,而且这对其语言准确性的感知,也是一个极好的补充。

 

 

 

 

由此,我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课例,进行了主问题的设计。

 

像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主问题。如下图:

 

 

 

 

根据文体特征、单元重点、单篇亮点等,来确定其主问题。真正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明确这一个篇章的专属魅力,并且深度品鉴,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还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不同的文章,如何更精准地把握其重点,并能够让学生觉得,老师教的正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呢?

 

我们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序列性和连贯性,明确其“已有”的,知晓其“通过自学或深思可以掌握”的,剩下的那些“想知却困惑,欲懂却迷茫”的,就是我们需要“教”的内容了。

 

与大家分享几个课例的设计:

 

 

 

比如上图所设计的《中国石拱桥》的主问题,你如何用这篇文章所学的说明语言及方法来介绍港珠澳大桥呢?就尊重了学生已有的说明文的知识,并且想要学以致用,就要深度品鉴本文的说明语言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其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方可以把小短文写好。这样的主问题设计,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是学生愿意掌握得更扎实的问题。

 

不同文章,教师要真正把握准“要教的内容”。

03

 

 

教师有高度,才能更好地解读教材

 

 

教师的水平,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对教参的一条条的沿用上,要有自己的见解。你得有更多的知识积累,有更高的综合素养,才能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对文本有更深更细的解读,设计出的主问题才更具思考价值。

 

我备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这篇词: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查阅相关历史,知晓其创作背景;听康震老师“百家讲坛”里对李清照的多集专题讲座,对她有更深了解;品鉴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多首诗文,感受其文学佳妙;纵观她不平凡的一生,从无忧无虑的青春少年到琴瑟和鸣的婚后生活,又到一路逃难的波折,还有丈夫去世之后她更加颠沛流离的历程,体会她情感的变化;感受她在诗文方面的贡献,“婉约词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我带领学生学习这一首词,会选出这样的点和学生一起品鉴。

 

梦境。不同的梦境,不同的情怀。可以与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李白的《行路难》相关联。

 

豪放。与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对比,体会其豪放的不同。

 

浪漫。意象的选择,用词的巧妙,气势的恢弘,巧妙引用的经典,夸张的写法,传说故事增添氛围等,比一比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行路难》。

 

情随境变。少女时期的洒脱《如梦令》,少妇时期小离别小相思《醉花阴》《一剪梅》,晚年生活飘零的痛苦《武陵春 春晚》《声声慢 寻寻觅觅》。

 

一说起“主问题”,不是我们简单提出一个问题就足够了。关键是要拿出来能让学生愿意去思考的有挑战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够提纲挈领,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而且,很多老师都是由一篇带多篇,或者多篇引一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主问题,让学生大有收获。

主问题的设计,心中“三有”,明确“教”的内容,教师自我拔节,方可以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心中“三有”,提升素养,设计有效“主问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