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的一点收获

【教学心得】 诗人喝的不仅是酒,还有寂寞,洒脱,理想……

——九下诵读欣赏《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的一点收获
近日,我思考与省级课题“群文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很多,尤其是关于群文阅读的“议题”这个知识点更多。每遇到一组文章,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这几篇文章以什么议题编排在一起?如果是我来编排,还会选择哪些文章加入进来?所以,学习九下诵读欣赏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之初,我提问了学生一个问题:编撰这套教材的洪宗礼老师团队,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个板块里面?

学生很快就给出了一个不需要动脑筋的回答:因为诗歌中都有关于诗人饮酒的描述。如果教师对此回答认可之后停止追问,此提问就是无效的,因为太简单。我得让提问变得有探讨价值。“同学们,自古以来酒就是文人墨客喜欢的好东西,开心的时候,饮酒;伤感的时候,饮酒;春风得意时,饮酒;官场失意时饮酒。饮酒之后再以诗词来抒怀就更是数见不鲜了。请大家思考,这三首诗中,作者因何饮酒?有什么共同点吗?”

因为诗歌语言过于凝练,学生无法从字面看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及时提醒了学生一点:请记得我们欣赏诗词时候的必修课——查创作背景。

图片
附相关创作背景:

陶渊明写《饮酒》的背景:陶渊明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

李白写《行路难》的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陆游写《游山西村》的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图片
了解了不同的创作背景,我们眼前豁然开朗,更能够明白各位诗人写作此诗时的心境。

❀看陶渊明的《饮酒》,的确有一份饮酒的洒脱,有“中隐隐于市”的放下,亦有放逐内心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更有欣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无所欲求。但是,他真的能够无所顾忌,彻底清静吗?不能!东晋的腐朽已经积重难返,刘裕篡权时刻是横在心头的隐患。陶渊明可以闭上眼不看,闭上耳不听,不上头脑不想吗?所以,陶渊明的酒中,有寂寞,有洒脱,亦有隐忧。

❀看李白的《行路难》,昂贵的上等美酒却难以举杯痛饮,心头的抑郁如何能够排遣?才高志大的李白,怀揣着一腔热情来报效祖国,却总被忽略不计,最终是被“赐金放还”了。这酒喝的,那份沉重哟,不知其遭遇之人,又怎么能够明白呢?当然,如果一味沉重下去,那一定不是“诗仙”李白的风格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豪放乐观性格的最好体现。可以说,诗人李白的酒中,喝的有寂寞,有压抑,有期望,亦有豪情壮志。

❀看陆游的《游山西村》,如果不看背景,那读者一定会认为作者写的就是游山玩水,留恋山村的淳朴民风的。看过背景,这一切就不同了。陆游是被罢官回家的,因为朝廷之事被罢官,他内心的复杂可想而知。有苦闷,激愤不言而喻,慷慨壮志犹存心中,但是单单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还有就是陆游对于未来的信心,也是通过“山重水复疑无路”体现出来的。

图片
当我们不看创作背景的时候,欣赏诗歌就会停留在字面上,炼字鉴赏,名句欣赏,写法分析等等,但是这些过于浅层次,不能够很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对于情感的把握就会片面或者偏颇。这次欣赏三首古诗,再次感受到了解创作背景的重要性。

学生也更深入地理解了,诗人喝的不仅是酒,还有寂寞,愤懑,旷达,洒脱,理想……

喜欢这样的课堂,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次发现都是师生共同的劳动成果。教学相长也,甚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欣赏《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的一点收获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