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洗澡》 -【读书有感】“洗澡”原来如此

又长知识了!

关于杨绛先生的《洗澡》一书,知道得挺早的,那是在了解钱钟书先生《围城》一书的时候,偶然看到的,没有拜读,因为当时还没有进入狂热的读书阶段。近日,再看到百岁老人杨绛先生“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何干”一语时,再次看到《洗澡》一书。

一直是把它当作一本反映情感的小说来揣度的。

在郑州某书吧里翻看了几页,看到精明的余楠一段感情纠葛,更加肯定此书无外乎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对于“洗澡”二字一直有着模糊暧昧的印象。

来新乡学习的车上,看到了《洗澡》一书的前言,是杨绛先生于1987年11月9日亲自写的。其中对“洗澡”的解释为“洗脑筋”,就是思想改造的意思。

前言:这部小说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相当于西洋人所谓“洗脑筋”。

真是孤陋寡闻!原本的狭隘理解太让我脸红,怎么可以误解了这么多年呢?坚定思想:书,还是要多读一读的嘛,只看个标题又怎么可以让我有到位的见解呢?

先惭愧一下,再自责一下。

此书是以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等为背景的,讲述了一群知识分子,高层知识分子的爱恨情仇,还有思想追求的各不相同。当然,情感的纠葛亦是本书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呢!

再看这本书三部的标题,亦是很有内涵的,水颇深啊,意味深长:“采葑采菲”“如匪浣衣”“沧浪之水清兮”。

认真查阅了一下。

“采葑采菲”,比喻不因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它的后一句是“无以下体”,加一起,比喻取其所长。强调本书的各路精英,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到此一家机构的编制之中。

“如匪浣衣”,指的是妇女被群小欺侮,洗不了衣服,心里很忧惧。书中科研单位的不少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沧浪之水清兮”,沧浪歌中,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也即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强调的是大家如何在世事浮沉中自保并且为社会贡献。

好有深度的小标题!

还有此书中两个让人印象颇深的真君子,许彦成和姚宓。因为他们两个人在某个层面上超越了一般人的境界,更在意自己真正研究的知识领域,看开了人世间的名利纷争,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许彦成“上了大学,图书管理可读的书可丰富了……没有亲密的朋友,也不交女朋友。这也许因为他有书可读,而且一心追寻着他认为更有意义的东西。”

更有一则逸事,可见许彦成读书之痴迷程度之深,为人处事潇洒迷人之美。

“大学三年有一门必修课,那是一个美国哲学家讲授的伦理学。老师十分严厉,给的分数非常紧,学生都怕他。学期终了的大考,大家看作 难关,因为不及格就不能毕业。可是许彦成大考前在图书馆看书,竟把考试忘了。等他记起,赶到考场,考试的时间已过了一关。老师生气,不让他考。彦成笑嘻嘻他说,他正在看一本书,思索一个伦理问题,想到牛角尖里去了。他一面说,一面自己动手从老师手里抽了一份考题, 擅自到教桌上取了一份考卷,从容坐下,不停笔地写答题。他的笑容软化了老师的严厉。他交卷也不太晚。老师好奇地当场就看了他的考卷。比他后交卷的人告诉他说:‘老头子对你的考卷好像很满意。’果然,那位老师不久就找彦成谈话,说他正在写一本有关中国伦理的书,要彦成做他的助手。约定一年后带他同到美国去。”

是不是很可爱?

姚宓出身高级知识分子之家,父亲是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教授,母亲是女洋学生的老前辈。家败,父死,母病,她从大学辍学做了图书馆的小职员,但是她做得很出色,用许彦成的话来评价那真是一个奇女子。

“他从图书室回来,先是向丽琳惊讶‘那管书的人’找书神速。后来又钦佩‘那管书的人’好像什么书都看过,后来又惋惜‘那管书的人’只不过中学毕业,家境不好,没读完大学。他惊诧说:‘可是她不但英文好,还懂法文。图书室里的借书规则,都是她写的,工楷的毛笔字,非常秀丽。’”

她又很有个性,正义凛然,不怒自威。

当施妮娜无理取闹,非要去姚宓家的私人书库拿书,姚宓不卑不亢地回击:“那间房,还没有捐献给公家,因为藏着许多书呢。里面有孤本,有善本,都没有编目,有的还没有登记。外文书都是原文的,没有中文译本,也都没有登记,所以不能外借,也不开放。”

当然,她还有更可贵的地方,为了许彦成的妻子江丽琳,也为了自己心安,她拒绝了许彦成送上的爱情玫瑰,即使她也很喜欢这束玫瑰的香味。

此书的细节更是能够吸引读者的,随手拈来,处处皆是。比如说:

有一次胡小姐请他看戏。散场出来,胡小姐觉得饿了,路过一家高级西莱馆,就要进去吃晚饭。余楠觉得这番该轮到自己做东了,推说多吃了点心,胃里饱闷,吃不下东西,胡小姐说:“我刚听见你肚里咕噜噜地叫呢”,一面说,就昂首直入餐馆。余楠少不得跟进去,只是一口咬定肚里作响是有积滞,吃不进东西。他愿意陪坐,只叫一客西菜,让胡小姐独吃。胡小姐点了店里最拿手的好菜;上菜后,还只顾劝余楠也来一份,余楠坚持“干陪”,只是看着讲究的餐具,急得身上冒汗;闻着莱肴的香味,馋得口中流涎。幸喜帐单未及送到他手里,胡小姐抢去自己付了。

余楠的抠门也够可以的了!

再看这样生动的语句“黄金、美钞、银元日夜猛涨,有关时局的谣言就像春天花丛里的蜜蟀那样闹哄哄的乱。”谣言像蜜蜂,闹哄哄的乱,杨绛先生怎么想出来的比喻,如此生动可感?

还有,对于被改造后的余楠的描述:

“余楠其实并不得意。他并不像尚未凝固的黄金,只像打伤的癞皮狗,趴在屋檐底下舔伤口,争得一百多斤小米,只好比争得一块骨头,他用爪子压住了,还没吃呢。他只在舔伤口。”

精彩的小说《洗澡》,值得一读。还有《洗澡之后》,我决定回到鹤壁马上以大快朵颐之心阅读而后心方静之。

因为记得杨绛先生说过,为了避免别人续写《洗澡》违背自己的意愿,给写偏了,她自己先写了。给《洗澡》一书的人物一个结局,以求心安。

欢迎关注“醉情读写”微信公众号,

一起陶醉于读写世界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杨绛《洗澡》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