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忆】见解的共同性

最近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一些或是新奇或是十分有道理以及一些为大众熟知的见解。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这些见解由于表述在表面看起来存在不同甚至差异巨大,但是如果细细体会,我们可以得到这些见解背后的根本内涵基本一致的答案。
01

拿最近的一个例子来讲,我在听TED一篇关于学习外语的演讲时,文章中提到“……they are passionate about……”。演讲者在演讲中提到那些能够将外语学习得很好的大部分人学习外语是出于喜欢热爱,比如喜爱与这门语言有关的文化历史等等,他们并不是渴望凭借此来通过某项考试或者让自己在就业中更加有竞争力,仅仅是因为“热爱”,把学习语言只是当作了一种工具,而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在阅读《悉达多(时代文学社出版》时,序言中译者提到黑塞在他的论文《卡夫卡释》中的一段话,“谁若能真正阅读一个诗人,也就是说,并不期待解决问题,并不企盼在智慧或道德上有所收获,而是单纯地乐意接受这位诗人所给予的,那么这些作品也就会以他们各自的语言给这个读者提供他所希望的任何回答了。”虽然这是黑塞关于如何阅读了解一位诗人的见解,但像黑塞所说的,“单纯地乐意接受这位诗人所给予的(热爱)”,然后读者就会得到自己所希望的回答了。同样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也是这个道理吗?——热爱与兴趣。或者我们再来表述的抽象复杂点,即不带着功利性的目的或带着较少的功利性目的去做事,要发自内心真诚地去做,因为这会给我们动力。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好比耕牛耕种是由于被执藤鞭之人鞭挞前行,自然苦不堪言,而发自内心出于自愿,则像上升的火箭,自愿就是其上升的助推器,顺畅无比。
上面的例子是从表述和内涵方面来说,我们再来从形式上看一看。《圣经》的《旧传》中有这么一句话,“All streams flow into the sea, yet the sea is never full”,直译过来就是“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再翻译得高级一点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即大海宽广可以容纳众多的河流。英文与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但是其描述的内容却完全是一样。我们再把思维发散一点,白人黑人黄种人是完全不同的人种,在许多方面都差异悬殊,但是我们通过了解观察,可以发现在三个人种中许多认识见解是可以通用的。
02

所以为什么会有“见解的共同性”存在?
实践论里提到“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论里讲“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同时结合真理的一元论,我们可以轻松得出这样的答案:共同的见解是人们长期实验总结而来的结论,由于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所以在核心思想上,它们是唯一的,即我所说的“共同性”。再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又会存在这么多不同的表述或者解说角度呢?矛盾观里提到了“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如果拿这个来分析“见解的共同性”的话,那么它们的核心思想是共同的,然而在不同人的心中,有不同的领会,不同的领会又带来了不同的表述,这是个性。
03

说个题外话,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个神奇的体会,以前接触哲学的时候不以为然觉得它讳莫艰涩并且毫无用处,要不然是简单的经验总结比如我前面提到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要不然就是那些令人百思不解的知识比如“四端说”、“唯名论”、“目的论”等等,它们是空中楼阁很难在生活中用到。但是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分析一些问题时,才恰恰能发现它的神奇之处——原来哲学真的无处不在。
04

如果我们格局再大一点,不局限于语言这方面,再把思维发散开来,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来讲地球生命的形式。从生物种类来讲,生物可以划分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又可以作出大大小小无数种划分,我这里就不再展开细讲。那么,这些种类完全不同的生物有共同之处吗?答案是——当然!地球上的生物全部都是碳基生物!这又何尝不是“见解(生物种类)的共同性(碳基生物)”另一种形式的表达呢?然后这一种不同形式的表达,又是一种共同性!
如果根据这个逻辑来,我们能探讨的将会非常之多!
05

综上所述,“见解的共同性”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关于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科学方面来讲为什么地球上都是碳基生物,也可以从语言学角度来阐述那些表达差异不过是因为语言逻辑和语言形式造成。然而当我们再对科学和语言学的共同之处来整理探究时,就又回到哲学问题上了。
只是,不禁思索,哲学之上,是否还有其他能解释哲学的存在呢?

期待你的关注

虞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阅读记忆】见解的共同性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