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录与所思(部分)
1、人越趋向经济独立与精神意识发展的金字塔尖,越会接受个性体。进行个人思考与感悟,进行个人思考,保存个人权利,也更趋向孤独。反之则会抱团取暖,互相依赖,需索。也格外强调对家族、父母、区域的服从与愚孝,对婚姻的占有与控制,对集体的归属的渴求。以及获得个人权利与财富。
“牛羊才会成群,猛兽只会独行”。因为思想、境界上的差异,能与自我达成思想上共鸣的人数会呈现递减趋势,以此给个人一定的思考空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但这又会进一步拉大差距,否则又何言“高处不胜寒”。
2、就像学打拳,先什么理论都不知道,上手就打。打一阵之后,再仔细琢磨理论,心领神会,领悟极深。不让阅读成为认知上的障碍,以致影响出拳。
阅读应有生活阅历的积累,更应有读书经历的积累。“什么样的年龄读什么样的书”,是有道理的。
3、看书宜谨慎。多闻多知才能分辨个人见解高低的程度。有些见解超前,对人有根本性启示。有些很迂腐,不过是人云亦云。有些在根底上就是错的。
4、优秀的文字精于人性的表达与展现,镜像的视觉化却很难表达。在场景与审美上,也很难复原文字的阅读想象力。
文字对人物细腻的感情心理等的刻画就已经注定视觉化的表达对其转化的困难之处,而在大部分文学创作中,作者所描写出来的场景等又与人物的处境、内心世界等等紧密相连。“越是具有审美意识与人性深度的原著,越难改拍”,无论是文字特有的表达方式还是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都注定了其很难再以另一种表达方式呈现并达到相同高度。
5、真话与告诫只会发生在亲密关系里,对方知道你你能承受。
6、历史回顾性的思考,不仅是在数据库里储存信息,也使人对浩瀚的时空及个体之间的定位,产生整体层面的认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7、有些人关心的都是虚的、游离的时代大事。以此逃避自己真实而平庸的小命。
但是我们仍然要相信,这世间仍不乏有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继往世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8、生活的深度需要被压榨、提炼,重新呈现与表达。这是艺术创作的意义所在。艺术让生活供奉出深度和性质。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9、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成功标准来规范其人生之路。人生之路最重要的意义是心识之完善提升,完成个体进阶。实现天赋价值,进行对他人的服务。
世人千千万万,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最终人生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10、学习是一个不断回忆的过程,不断回忆。即使一开始免不了绕行兜转,经历之后,开始专心走路。不断回忆起来的东西越来越深。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一件好事。
学习也需要回忆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消化吸收,这样,才能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东西,与自己一路同行。
11、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难。卸掉期待就可以。
但是这样的关系真的可以长久吗?
12、“你在哪里学习,学什么,跟谁学,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当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时,是什么在你的内心支撑着你。”
13、积极努力之余,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能接受。
14、更爱自己一些。也更柔软而沉着地爱别人。
15、我们无法抑制一部分人的愚蠢、自大傲慢。因为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管理好自己很重要。
无法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
16、在生死的现实中,深深地去感受每一个瞬间的显示。
17、……
二、
庆山的文字寂静沉着,温婉冷清,但同时又不乏细腻,笔下探讨范围众多。
庆山的文字透露出来的是她对生活细微方方面面的觉知,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调,从最初对男女之间的爱恋、性的探讨等等,再到她对禅修、佛教、生离死别等的探讨,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庆山的书总有一种让人内心安静的力量,每次读庆山的书,都能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安静下来,将文字与生活中不断互相印证,然后直面文字背后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