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在中国是不折不扣的小众爱好,那些拿着望远镜,仅凭叫声或飞行姿态就能辨识出几十几百种鸟的人,虽然让人佩服不已,但在数量上却比他们观察到的鸟类更为珍稀。不过在英国和美国,这一爱好属于更广泛的人群,并有着两个多世纪的历史。在18世纪中叶,写出《塞耳彭博物志》的吉尔伯特·怀特,被认为是第一位以获得乐趣为目的的“观鸟者”。在此之前,人类对鸟类的观察虽也颇为充分,却免不了与宗教、猎食、装饰等等“用处”相关,被赋予了丰富却功利的意义。人们对鸟的兴趣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发展为如今这种推崇和平和乐趣的观鸟文化?这正是《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一书的独特视角。
在天空中和树林间飞翔的鸟类,从远古时期就给人类特别的感受,承载着人类对飞翔和自由的向往。读《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既能对此有所回顾,又能跟随作者的讲述认识到:现在所谓的“观鸟人”,无论男女,都是一个典型的现代西方社会的产物。我们与自然生灵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变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