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的开创性人物费正清,在早期曾提出近代中国发展的“冲击-回应”模式,认为传统中国长期停滞,而经过欧洲的冲击才开始摆脱困境、被迫发展。他后来对其学说作了修正。而易劳逸,这位费正清弟子就致力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与社会,他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中国的开启,内部因素占据更主要的位置。
按易劳逸的理解,这些因素可追溯至16世纪。“经济领域开启了商品化和货币化进程,对外贸易得以发展,传统社会阶层划分被打破,民众书写能力得以普及,人口得到迅速增长。”在1840年前,它们就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力量。如今,较为完整呈现这一研究的《家族、土地与祖先》有了中译本。全书从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制造业,以及社会阶层、信仰等层面论述,这一整体性经济社会视角可使人通览中国四百年间的演进,与侧重于政治史或思想史的研究形成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