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门》读后感 -十年读一书,谢谢韩寒

十年前读了这本书,那时初二,因为觉得它是本青春小说,毕业就卖废纸了。
十年后再读这本书,此时研一,明白它其实不是青春小说,它根本就是青春。

那时在农村读书,每个月会去市里买几本作文书回来翻翻,修修改改变成自己的,作文书里经常提到韩寒,为了显出自己特别,再进城就买了本《三重门》。我在教室里靠墙的位置翻看这本三重门,班级一个女生问我这是谁写的,我无比自豪介绍,
“这是现在最火的小说,韩寒写的。”

“寒寒?没听过,他为什么不叫冷冷。”

我认定她没见识,就没再接她的话,当时想,等你进城读了高中,你就该知道我多有远见卓识了。

我是为了装X去读书的,也是为了书名去读的,可想而知,除了幽默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倒是佩服身为同龄人,作者居然旁征博引了那么多书。

我当时才初二,没经历过中考,没有喜欢的女生,没有远大的目标,在我淡忘这本书的内容时候,奇迹出现了,时间的轨迹开始沿着书里内容走了。

中考我落榜了,却又莫名其妙的因为少数民族加分顺利进了省重点,兴奋的去县城读书,却又整天失魂落魄。学校管理很严格,大家都忙着着学习,而我像朵奇葩一样格格不入,直到如今我依然不能给那时的状态下个定义,那种游离的状态,那种迷茫的眼神,那种幼稚的想法,只能说谁年轻的时候不是个SB。从12名到52名,我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全都不及格,唯一欣慰的是我依然喜欢写作文,我也有一个本子,上面摘抄了很多语录,考试写作文的时候就见缝插针的往文章里塞,甚至还总结了经验:想不起某句话谁说的就写“马克思曾说过……”。我一度自认为是个文学坯子,还向《作文报》中插的作文大赛投稿,挑自己写的最酸的文字寄去,收到一次回信,说进入全国10强复试,得我交复试费才能继续评选,我当然没有交,因为我觉得最差也是全国第十,混迹于这个县中足够了。

那时候经常犯错,每隔几天就被班主任或者政教老师叫到办公室责骂,然后就被罚站,罚站一般是小错三天,大错五天(周末休息),像我这种错误比较多的,就连起来了,一般是周一早自习老师一进门就喊我:“下了自习把凳子搬到我办公室。”然后我就到教室最后面的墙根倚着墙。慢慢的我喜欢罚站了,因为我喜欢上了我旁边的女生。我没有表白过,但是我觉得她应该知道我喜欢她。我会和她上课聊天,我会逗她笑,其实最浪漫的还是上课时老师点我们两个的名字,说我们一直在说话。我会满脸通红,不是因为老师的点名而感到羞愧,而是有了一种她是我的,我们是一起的感觉。但也是因为这种浪漫我们不能再是“同桌”了,老师让我去另一堵墙站着。

再后来我连见她的机会都少了,因为一系列的错误,我退学了,再复学时,她高我一个年级,我成绩依然是一塌糊涂,可心里还惦念着她,她曾说她会找一个成绩优异的男生做男朋友,我就妄自猜测的认为考上一本应该就算优秀吧,于是我找到体育老师说想通过体育加试考东北师大,只有三个月时间,训练很辛苦,累了会给她发信息,我没流露太多信息是为了她才去考体育的,她也是朋友一样的安慰我,直到我体育考试分数过了东北师大的录取线,才知道她有男朋友了……

我们始终没有在一个学校,没有在一个城市,也没有再见过,我们唯一的交点也只是高一我那游离的一年,我谢谢她给了我一个目标,沿着这个目标进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高中毕业,她给我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为我付出这么多。”
十年前读这本书没有共鸣,十年后再读,像是在看自己的青春。一本夹杂着我初中和高中记忆的书,磁带、纸条、排队打电话、写信、日记……书里始终没提三重门具体指什么,而十年间,我遇到的一重重门,每推开一重,改变一次。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三重门》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