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一支乐队曾经走向神坛,后来就会有人持续地解读他们的人生和作品,最后,我们发现,他们确实有着天才一面,但也有着普通人的痛苦乃至不堪。别太较真,好好享受他们的音乐吧。
—纪录片—
1970年:电影《Let It Be》(顺其自然)
注:本文出现的海报均为当年的海报。
这部纪录片电影在同名专辑发行后几天上映,与专辑一样,原名《Get Back》更改为《Let It Be》,在1971年,它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配乐奖。电影讲述乐队创作新专辑和举办最后一场演唱会的过程。
1993年:《The Beatles Anthology》(披头士选集)
《Anthology》项目包括制作八集纪录片、三套双碟装唱片和两张单曲唱片,在乐队解散25周年(约翰去世15周年)之际的1995年和1996年相继发行并取得了成功。
这个节目是我接触披头士的起点,当年通过小黑白电视看的香港明珠台节目,当时见到下面这个头片时的激动至今仍然记得。
2017年:《How The Beatles Change The World 》(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
这个纪录片主要是回顾披头士乐队的成长及对英、美乃至全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如果说披头士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乐队,英国是具有强大文化输出能力的国家一点也不为过。
2021年:《Get Back》( 回归)
这是由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和制作的8小时的纪录片《Get Back》(回归),这个项目得到了乐队成员或其遗孀的支持。他将1969年1月拍摄的 60个小时视频和150多个小时的音频进行重新编辑,素材与1970年上映的电影《Let It Be》一样,但编辑得更好,此外,杰克逊采用了他曾为《他们不会变老》开发的电影修复技术,大部分为16:9的4K格式,光是看到60年代的高清电影格式就足以让乐迷激动。
-电影-
披头士并没有特别成功的电影,比较成功的算是《一夜狂欢》和《黄色潜水艇》(1970年上映的《Let It Be》我归入到纪录片中),有关电影的背景可以参考那一年的唱片发行。有意思的是,由于披头士后期不再开演唱会,为了推广唱片和保持与乐迷的接触,他们推出来音乐视频,直接推动了MV的发展。
1964年:《A Hard Day’s Night》(一夜狂欢)
1965年:《Help!》( 救命)
1967年:《Magical Mystery Tour》(奇幻之旅)
1968年:《Yellow Submarine》(黄色潜水艇)
-书籍-
关于披头士的研究、传记非常多,有点像我们的红学(红楼梦研究学说),下面是国内发行的相关书籍。
1968年:《披头士:官方授权传记》
这本书是披头士的经纪人布莱恩·爱泼斯坦在世时推动的一个项目,属于唯一一本官方授权发行的乐队传记,于1968年首次发行,作者亨特·戴维斯被允许长时间跟随乐队的音乐制作及其他活动,可以直接采访了乐队成员及其家人,与乐队成员特别是麦卡特尼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不过遗憾的是,由于需官方授权,意味着乐队负面的内容需要得到乐队成员甚至其家人的认可才能出现,一些事实存在保留甚至刻意修改,再就是这本书是在乐队解散的前两年发行,缺少乐队后期的内容,1985年和2009年再版时增加了对乐队后期的内容补充和对乐队成员的一些评价。下面是中文引进版:
1971年:《列侬回忆》
这本书在1971年,也就是披头士刚解散一年后首次发行,2000年,也就是约翰去世20年后修订发行。作者扬·温纳在21岁创办著名的《滚石》(Rolling Stone)杂志,这本书是在他24岁,约翰30岁时两人的访谈录。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参考书,约翰真性情一览无遗,包括他的尖酸刻薄,不过阅读时不必太当真,因为约翰也会撒谎。
1998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故事》(1962-1970)
下面这本是中文引进版,是原版两本书的合订本。这两本书为史蒂夫·特纳所著,特色是讲述唱片发行和音乐创作的背景、故事,当然需要注意的,很多歌曲并没有那么多传奇色彩可言,所谓的分析、解密仅可当作参考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