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认知红利》节选

在研一开学前的一个暑假,就买了一本书《认知红利》,当时感觉非常受用,并推荐给当时处于迷茫期的好朋友扬仔,一直以来感觉自己已经读懂了这本书,时过一年,再次翻阅,才发现所想所知不过百里过十,相差甚远。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下其中的部分节选:一个关键,两个生活中的隐蔽点,以及对运气的看法。

图片

上述的轮廓图有些粗糙,周末闷热的下午让人烦躁,所以一张简图来概括所要讲述的要点。下面来讲我的所读所想。

美国有一部很出名的记录片叫《人生七年》,故事很简单,讲述了富人家、中产阶级以及穷人家的孩子成长的变化,其目的也是为了验证我们当今常说的一句话“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经验。现实中,生活就是这样,就像最近看的《三十而已》这部剧,在中产阶级幸福生活下的小孩子很难突破壁垒,钟晓芹和王漫妮是这样,其自身的家庭条件大部分就决定了其未来的生活方式,在他们身上仿佛也看的了我自己的影子,犯着这个时代所给与我们的通病,不能吃苦,知难而退。重新说道纪录片,有一个孩子杰克,他却跟其他的孩子很不一样,在99%的穷人家庭孩子都继续过着底层生活的时候,他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窘境。这是一个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本应属于大山的他缺脱离了这种束缚,成为一名大学的物理系教授。我带着疑问去在书中寻找原因,是什么让他可以走出来,打破我们所说的家庭壁垒?

“天才是由99%的汗水和1%的天赋造就的”,是努力?书中是这样说,努力可能是一方面的因素,但真正使他跨越阶层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在第一遍读的时候我只认为这是一句鸡汤,随着年龄的增长已不再这样想。新阶段的科研生活已过一年,我深知生活中有些困难,有些事情我们做起来是多么的困惑,如果说让我在一年里坚持每天做科研6小时就可以取得成功,那么我可能做下来,但是让我在更长的时间,三年、五年、十年去一直做着一件事,做着自己不愿意但却可以成长的事,我想我可能很难继续。如果以我的角度去看,成功应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呢?就我认识的人和事来看,需要有两件重要的东西:心智和方法。

心智在游戏里就是我们的血量,我们能否抵得住生活的打压全靠心智。但方法就是我们的出装,我们可以买护盾减少生活带给我们的打击,我们同样也可以购买补充血量的装备来使我们变得更强。那么,我前面提到的两个隐蔽点是什么呢,一个是复利增长模式,一个则是元认知,我认为第一个可能更趋向于一个现象,第二个则是我们打游戏时的状态,众所周知,闭着眼睛是玩不好游戏的。

我曾经在大四的时候跟一个朋友聊到过复利增长,并且把这种增长归于每天专注度的增强,时过一年再回想起当初的话未免有些唏嘘,所以坚持是需要心智的,这也是为什么杰克可以走出大山的真正原因。在读过认知红利的第一遍,我对书中的概念有了一些认识,我可以和朋友们侃侃而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真正地做到了,经历过实践后的一年,我知道在以后给别人提出的建议一定要经历过自身的实践体验,否则很容易编程空中楼阁。同时,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并不实行,这种理论是没有意义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给大家详细分享一些上文提到过的,比如什么是元认知,方法的高效性、分析与思考等,我会在实践中对其讨论,由于周末时间有限,第一篇推文仅此而已。最后分享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我敬佩在小黑屋子里独处30天的勇士,他们一定是那些被困不住的鸟,在寻找着自己的天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认知红利》节选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