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坚强的15岁少年

坚强的15岁少年
——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2020年4月1日

用了好几天读完这本书。傍晚合上书时,忍不住吁出一口长长的气。接下来要面临做饭吃饭洗碗一系列生活琐事。正好,可以一边做事一边回味一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

手上择着豇豆,洗着青菜,手机躺在口袋里,耳机把皇后乐队的《波希米亚狂想曲》送进耳朵,心里在想着那个15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

这是目前读到过的村上最文艺的小说。卡夫卡这个名字让人无法不想起作家卡夫卡,想起那双忧郁的眼睛。主人公田村卡夫卡的命运与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重合。不同的是,俄狄浦斯在不知身世的情况下“杀父娶母”,田村卡夫卡更惨,一出生就被施以诅咒:你迟早要用那双手杀死父亲,迟早要同母亲交合。

一个出生即没有得到祝福的孩子。四岁时,母亲带着姐姐离开家,抛弃了他。父亲与他感情疏离,形同路人。一般单亲家庭的孩子,至少可以得到父母一方的爱,卡夫卡却是父母之爱一起缺失。这导致他内心极重的孤独感以及对自我的封闭。在学校里,他不与人交往,没有朋友,几乎是影子般的存在。

这样的孤独少年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孤单成长,唯一令他心有所慰的,是书的陪伴。他爱阅读,比起与父亲在一起的冷冰冰的家,图书馆更像是他的家。随着成长,他慢慢觉出母亲的离去与父亲有很大关系,这让他对父亲生出仇恨,也让他对那个诅咒越发害怕。我真的会亲手杀死父亲吗?他不希望如此,所以他选择了逃离。

大概每个15岁少年都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没有真正实施,或许因家中有温暖的牵绊,有不敢独自一人面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有不知怎么解决现实生活的怯懦。这些因素捆住了大多数15岁少年的双脚。离家出走,只能想想而已。但是卡夫卡的痛苦显然已经超越了这些困难,那些痛苦在他心中埋藏十来年,待在原地也是日复一日继续默默承受,倒不如做点什么,或许能挣脱被诅咒的命运。

命运终究是强大的。如俄狄浦斯被父母抛弃也逃不过宿命,卡夫卡也没有逃过。命运把他引向母亲所在的甲村纪念图书馆,恶毒的诅咒终究还是变成了现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卡夫卡找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母亲的爱。这是他一直在追问的从小折磨他的执念:难道我不堪到不配得到母亲的爱吗?与佐伯的相逢,让他意识到,母亲是爱他的。当他差一点在森林中迷失自己时,母亲竭尽全力让他回到他的现实世界。

15岁是个很奇妙的年龄。比起18岁以上的成年人,或10岁以下的儿童,15岁的少年更迫切希望得到一份有安全感的爱。这份爱,大多数少年从父母身上得到了,他们不会向外寻找。但是那些生活在不幸福家庭中的孩子,那些在冷漠的沙漠中心灵倍受摧残的孩子,他们心里的空洞,如喷发过的火山口。那份渴望,会滋生出不顾一切的力量。

卡夫卡也想到过死亡,摧毁自己这一存在。这是爱而不得的另一个出口,最无奈最悲伤的一个出口。他没有。对15岁的他而言,痛苦的力量再大,他还是想放手一搏,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就像他说的:“我追求的强壮不是一争胜负的强壮。我不希求用于反击外力的墙壁。我希求的是接受外力、忍耐外力的强壮,是能够静静地忍受不公平不走运不理解误解和悲伤等种种情况的强壮。”

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反映,这本书中村上时时透露着这个信息。田村卡夫卡独自一人面对孤独和迷茫,一腔孤勇地向自我这一黑洞探索。叫乌鸦的少年是他心中的另一个自己,他们时常对话,他和他自己。记得史铁生说过,沉默的人说话最多,他们都说给自己听。世间很多事偏是无言之言,如风如雨,如森林中无语无言却说出了一切生命奥秘的树。想要变得坚强,过程必定不会轻松。卡夫卡最终突破自己内心痛苦的樊篱,蜕变成坚强的15岁少年。父母俱亡之后,他得独自一个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书中另有一位65岁老人与卡夫卡命运相对,情节有不少魔幻之处。但有什么关系呢?魔幻与现实本没有那么大的分界线。此时看新闻,觉得今年的疫情也很魔幻。突如其来,死缠乱打。无论我们觉得经受这样的事情有多么不公平不走运,看着无辜的人离去有多么悲伤,我们也只能静静地忍受,寻找突破它的力量。

希望一觉醒来时,我们都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小草在长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