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文化水平的提升,育子观念的进步,几乎从胎儿期间,就开始了“亲子阅读”。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慢慢地就忽略了孩子的阅读,尤其是陪伴阅读。
当孩子到了小学阶段,更是因为作业和课外辅导等因素,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也越来越少。孩子的成绩可能在低年级还可以,但是到了高年级,尤其是初高中,就会因为阅读量少而体现出发展后劲不足。
国家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才提出了“双减”,坚决在学校减负,坚决取缔校外辅导。如此一来,孩子就有一定的自由闲暇时间,这个时间是属于孩子的。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作业少,又没有辅导班,孩子就会把时间花在电子游戏,电视等方面。反而对孩子造成不良后果。
这个时候,就对老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老师要布置适量的又有一定质量的作业,另一方面家长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因为低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律的生活学习习惯。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及时介入,陪孩子一起玩耍,做家务,同时还有学习。而此时学习,就主要是课外阅读。
说起课外阅读,不是简单地陪孩子一起读书,比如给孩子朗诵,或者听孩子朗诵。甚至很多家长就是陪在孩子身边,孩子读书,自己玩手机之类。这就成了形式的陪伴。我们的陪伴阅读,要和孩子互动,要和孩子完成心灵的沟通,让孩子走进阅读的前提是家长走进阅读。这就对忙碌的家长而言,真是个挑战。对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家长而言,更是挑战。
鉴于我们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亲子阅读应当分多种类型:
一、家长不在身边的,有爷爷奶奶照看的孩子,可以让孩子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将所读的书籍复述给家长听。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概括归纳能力;
二、家长在身边的,但是文化程度不太高的,首先要坐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朗读给自己听,并时时提一些问题,比如你觉得这个主人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等等。然后督促孩子写一写读书摘录,简单的读书心得。
三、家长在身边但是忙碌陪伴不了的,这些家长可以选择和孩子文字交流,让孩子将每天读的书,写成读书笔记,家长晚上回家后阅读,并写几句评语,鼓励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和孩子也是一种不错的交流。
四、最理想的家长就是有时间陪伴,还有很好的阅读方法,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给孩子时时提出思辨性,发散性问题,甚至共同演绎书中的内容,排成话剧之类的。这样更能刺激孩子去阅读。
……
总之,因为家庭实际不一样,所以对孩子的亲子阅读不能一刀切,社会和学校更不能去强求每个家长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亲子阅读者,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用一句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生计的工作总是和安逸温馨的家有着冲突,很多父母常年在外,有老人带孩子都已经是奢侈了,何谈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呢?
有些父母虽在孩子身边,但是却因为工作性质,可能早出晚归,比如高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把大量的时间给了别人家的孩子,早上出门孩子没醒,晚上回家孩子已经睡熟。
有些父母的工作压力大,身心俱疲,晚上回到家,确实也想陪伴孩子,可是当孩子读书之际,自己早已睡熟。
最近的疫情,更是让很多乡政社区干部,医生护士,公安交警,志愿者等一些人员,阻隔在家庭之外,为了我们正常的社会秩序,平安健康的生活环境,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哪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以及家人呢?
总之,千状万态,我们只能用希冀的态度去渴望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出现在每个家庭,愿我们的家长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也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去指导孩子,愿我们的孩子能够爱上阅读,能够在阅读中唤醒自己固有的善良,勤劳,诚实,热情……
写在文末:孩子学校周末给家长布置了一个小任物,一起观看一个名为“双减背景下的亲子阅读”,视频里的老师讲得很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亲子阅读方法。可是看着看着,我突然就想,这些方法适合我们吗?讲课老师是北京海淀区的,我们是西北小县城啊。书都能买上,但家长的情况不一样啊,不是哪个家长都有时间和精力去陪伴的,更不是哪个家长都有专家所说的那种阅读能力啊?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在为懒惰的家长找借口,如此,我只想说,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和我们的培训一样,很多来自江浙,北上广的专家讲得真得很好,但对我们而言,很多东西不现实啊。
马克思最经典,最质朴的理论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所有的学习,都不可照搬;所有的评价,也应该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具体实际,制定符合的自己的标准。否则,就是李德博古之流,终会误了革命。
歪哥
感谢相识,感恩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