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1.这本书面对的群体:

这本书是为那些想要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p7

2.新媒体对阅读的人的影响,(这一点也解释本书面向群体的理由):

现在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我们的理解力。p8

3.这句话即阐述了阅读为为两个层次。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p10

4.文本并没有否定阅读还有其他的目标,比如娱乐;

当然,阅读除了获取资讯与理解外,还有其他目标,就是娱乐。p13

5.本书的建议之一,作者认为不是读得多就是读得好,我们要区分不同的阅读形态。即是阅读有一种是获取资讯和消遣的阅读,当有这种目的的时候,阅读覆盖面广,获取资讯便越丰富;而另一种说法就是主动寻求理解书本内容的阅读,这种形态,不再是阅读越多越好,而是要力求思考真正的理解书本知识从而获取理解能力的提升。(p14-16)

6.本书在第16页的时候,比喻阅读一本书就好像是在向一个并未出席的老师学习,要想真正读懂,没人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你,一切都还是要靠自己。

第二章阅读的层次

1.一般来说,阅读的规则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P16

2.作者指出阅读分为四层,并且层次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及基础阅读,也就是认字的环节(这个句子在说什么?);第二个层次,作者把它叫做检视阅读,简单理解起来就是考试做的阅读理解(这个句子在谈什么?它的结构?它的内容等等);第三则是分析阅读,就是完完整整地读完一本书,并且咀嚼消化;最后就是最高层次的主题阅读,它包含前三层次的过程,并且不止于一本书,这种层次还可以叫做比较阅读,我把它叫做论文阅读。P19-P21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更多强调的是阅读的意义以及整个阅读层次的整体概括。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本章开始,作者开始介绍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

作者将检视阅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有系统地粗读或略读

略读的目的是:你要知道手中拿着的这本书你是否需要认真全面的读。

作者认为粗读步骤并不浪费时间,同时给出几点建议:

概括起来就是,先看书名有序看序,随后研究目录,有索引应该要注意,读一下出版商介绍,再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看,最后就东翻翻西翻翻,一本书的就算是有系统地粗读完了。

第二:粗浅地阅读

作者认为面对读一本难读懂的书,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考。p34

作者还提到了阅读速度,他认为——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p37

同时作者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检视阅读并不能够真正的理解一本书。这也是速读法的弊端所在。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出要想读有所获必须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怎样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呢?首先要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尝试自己去回答:

作者还提出几种做笔记的方法,分别是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

随后作者提示,这些技巧和方法初学起来是很困难的。你要试着去改变、并且坚持下去,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

作者认为进行分析阅读首先要学会对书籍进行分类。一般分为虚构的小说类、说明道理的论说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作者提出要学会叙述整本书的大意:(可以借助前言和标题来进行总结,以下是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例子。)

随后,作者介绍了为一本书拟写大纲的实用技巧。

作者不忘强调这只是个公式而已,只是为了更加方便,真正阅读起来这都是潜移默化在脑子里形成的。而且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要照这种详尽的大纲来读,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拟定自己的计划。

因为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所以也不值得为任何一本书写出一个完美的纲要。你只要尽力而为就行了。P84.

作者根据美国联邦宪法列举了实例:

要想透视一本书,作者提出了第四个规则: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出这个规则更适用于论说类的书籍。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作者认为阅读一本好书,读者要能够提出问题。

同时作者认为,提出问题的基础是你已经完全了解了一本书。

并且面对书中的观点,作为读者要保持足够的客观。

作者还强调,读者提出反驳要有理有据。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作者认为作为读者当你不同意书本的主题或者说主旨时,你要用四个理由做出说明:

作者提出的所有方法都是一个理想型的方法,他在章节末尾这样说道: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作者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工具书,我觉得太细了,直接速读而过。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作者从开头第一段就声明阅读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方法,并且再一次强调上文提及的阅读技巧适用于论说类的书本。

同时作者还给出了阅读小说等文学作品时不能死硬的按照阅读技巧来的观点。

作者再一次强调所有的实际问题都要在现实生活中去付诸于行动再得以真正解决。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作者认为在阅读想象文学的过程中,不能刻意寻找主旨。

作者认为阅读小说的准则应该是喜欢和不喜欢。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这几个章节 个人觉得和分析阅读不二,所以都是速读而过。

第四篇 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这个部分就是写论文的一些具体建议。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作者提出了他对阅读的一些看法:

END

ps: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选择性采纳。以上,都是个人认为可取之处。半个月总结和归纳,对阅读有了新的看法,也更加坚定了原先的信仰。且行且珍惜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