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话》摘录
现已想不起来,当初是怎么突然看起了梁漱溟先生的书,当时读《中国文化要义》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实在是有太多不懂的地方,但读这两本书却挺有滋味。木心先生曾说读文学作品要“寻亲”,大概读其他书也可参考这一说法。梁漱溟先生的书读着让人觉得很“亲...
现已想不起来,当初是怎么突然看起了梁漱溟先生的书,当时读《中国文化要义》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实在是有太多不懂的地方,但读这两本书却挺有滋味。木心先生曾说读文学作品要“寻亲”,大概读其他书也可参考这一说法。梁漱溟先生的书读着让人觉得很“亲...
读书两本,一为梁漱溟的《人生的三路向》,一为白先勇的《树犹如此》。 《人生的三路向》是梁漱溟先生实践的结果,是他关于人生问题的终极思考。他对人生的本质做了透彻的分析,提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并对世人面对问题的应对态度进行综合分析,洞若观...
《人生的三路向》梁漱溟 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得人生太无意思。如...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一教育经典名著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命运不尽相同。侯怀银和祁东方等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现节选其中的一部分。 一、第一阶段:广泛传播和应用(1919年~1949年)...
中信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先生》,在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的基础上,以最负盛名的近现代教育家,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等民国十位先生为主角,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
梁漱溟有一篇名为《谈儿童心理》的文章(见《出世入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提到一件今天看来很有意思的事情。陶行知在上海办“山海工学团”,提倡小先生制。梁漱溟有事到上海,顺便去参观。中途换了一个孩子来作为向导,这个孩子面黄手...
《杨家府演义》,时隔许多年后,我又辗转得到了这本书。而令我感到怅然的是,我仍然不知道它的作者是什么人。 是的,在本书前面的“出版说明”中,有着相关的介绍,但却只说它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初刊的,至于作者,则“只能存疑”——不能确定,也...
徐爱根本不会想到,当他生出向学之心并恭敬地向王阳明请教的时候,王阳明带给他的,首先是让他惊骇的震撼。 他们最先探讨到的,还是“四书”中的《大学》提到的“格物”一说。在徐爱的印象中,这本被当代士子视为圭臬的经典,早在宋代的时候,就被二程和朱熹...
梁漱溟先生在一篇名为《合理的人生态度》(见《出世与入世》,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人生来是爱活动的,是活动使人生机畅发。作为生命出现的人,内里总是蕴蓄着一种力量,只有借助于活动,这种力量才能得到发挥,而这个人的人生,也...
人在欲望中恒只知为我而顾不到对方;反之,人在感情中,往往只见对方而忘了自己。实则,此时对方就是自己。凡痛痒亲切处,就是自己,何必区区数尺之躯。普泛地关情,即不啻普泛地负担了任务在身上,如同母亲要为他儿子服务一样。所以昔人说“宇宙内事,即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