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想象带来的哀伤
一般论者认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横空出世后,想着抒发中秋情怀的其他诗人就不得已搁笔了;我们同样也可以说,自从柳永的《雨霖铃》一词诞生之后,其他再写离别之情的诗词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其实,如果理解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些基本技巧,如...
一般论者认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横空出世后,想着抒发中秋情怀的其他诗人就不得已搁笔了;我们同样也可以说,自从柳永的《雨霖铃》一词诞生之后,其他再写离别之情的诗词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其实,如果理解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些基本技巧,如...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 *营营:周旋忙碌的样子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精彩点评: 1,世人眼中子瞻总是豁达,我就偏爱看他真实地落寞的样子,像是窥见一个伟大的词人...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精彩点评: 上半阙写景也很好,很喜欢。云山摛锦,朝露漙漙[米奇比心]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苏轼《点绛唇》 精彩点评: 1,拙政园有个与谁同坐轩,有机会去坐呀哈哈哈哈哈。 2,今天看到一句,和花和月,大家长少年。 3,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 4,想起李清照的《蝶恋花》:“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精彩点评: 1,我的点有点偏,前面写“解衣欲睡”,看到月亮就“欣然起行”去找张怀民,那他是不是衣服都不好好穿就去找人家?[二哈...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 精彩点评: 1,从前上语文课时没悟到的美 好像越长大越能感受到 2,不是 我现在就在高三,背...
散文︱村夫: 琅琊山一一访醉翁 (一) 多年前,读了欧阳公的《醉翁亭记》,琅琊山就像无形的影子,不时的在我脑海里萦绕,甚至幻化成多种稀奇的画面,常常在眼前晃动着。 几十年过去了,这种遐想不但没能消减,反而又增添了要去一趟琅琊山的意愿,想亲身...
綦建华,青岛市作协会员,退役军人,退休前曾任国企高管。散文作品散见于国内多家媒体,著有散文集《心源有火》。2018年,散文单篇分别获得银河悦读中文网“庆祝建国69周年”征文一等奖、青岛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二等奖。 诗般的意境唯美,...
作者简介:陈汉良,退休教师。原先在栖真中心校(现为油车港镇实验小学)任教,其中有近十年时间在乡政府从事成人教育工作。 闲来无事,翻阅了一下书橱里的那些存书,随手取出那本由北宋沈括写的《梦溪笔谈》,准备再次浏览一番。 《梦溪笔谈》起先只有二十...
戚万凯:观茶说 观其生机勃勃模样,身处小暑时节的我,思绪却飞回清明时节。我该为它们庆幸还是该为它们遗憾呢? 清明前夕,乍暖还寒,缥缥缈缈的薄雾梦幻般笼罩山峦,亲近大地。我随作家采风团前往高山产茶基地采风。“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