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弗兰岑《如何独处》 - 自我提升
《如何独处》,乔纳森·弗兰岑著。“这是个体在面对群体——关于群体的种种他总是禁不住知道得比想知道得更多——时难以解开的谜题:我想要独处,但不要太孤单。我想和别人一样,又与众不同。”乔纳森·弗兰岑出版于13年前的随笔集,收入14篇随笔,推荐《...
《如何独处》,乔纳森·弗兰岑著。“这是个体在面对群体——关于群体的种种他总是禁不住知道得比想知道得更多——时难以解开的谜题:我想要独处,但不要太孤单。我想和别人一样,又与众不同。”乔纳森·弗兰岑出版于13年前的随笔集,收入14篇随笔,推荐《...
《火星救援》,安迪·威尔著。宇航员马克·沃特尼悲催地被困在火星上,所在的栖息舱只能维持31天。“如果氧合机坏了,我会窒息而死。如果水循环装置坏了,我会渴死。如果栖息舱泄露,我会给炸飞。即便这些都没发生,我也会在食物耗尽之后饿死。”他要自救!...
《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莉迪亚·弗莱姆著。“父母亲的死,意味着我们的某一部分也将随之而逝;人生中最初的那些篇章,自此画下句点。那些将我们创造出来,赋予我们生命,并最先见证到我们存在的人,从此必须入土为安,而随着他们一起埋葬的,还有我们的童年...
《巴塞尔姆的40个故事》,唐纳德·巴塞尔姆著。译者陈东飚说,这本《40个故事》再加上巴塞尔姆另一本《60个故事》(同样强烈推荐),合起来可以是《巴塞尔姆用一百种方法讲故事》,准确地说,是《巴塞尔姆寻找一百种讲故事的方法》。在这些短小趣怪的文...
《天鹅绒监狱》,米克洛什·哈拉兹蒂著。“事实就是这样:碰不得的禁忌,不宜居的生活,不可说的言论,无形的条条框框,永久流产的不被接受的思想,这一切并没有让我们的作品在审美意义上贫瘠乏味。艺术大厦就从这些国家设置的栅栏里拔地而起。我们巧妙地在艺...
《我就是一个人》,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著,雅诺什绘。这个人就叫“一个人”,他孤零零的,一无所有,惧怕寒冷,喜欢夏天,而且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后来,“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家,老婆,孩子。可他还是忍不住:一个人出发,一个人上路,一个人去找...
《自决之书》,费尔南多·佩索阿著。“乡村的黎明令我喜欢,而城市的黎明好坏掺杂,因而更令我喜欢。是的,因为和一切希望一样,一种更大的希望给我带来微微的苦涩,一种远离现实的乡愁味道。乡村的黎明是存在,而城市的黎明是希望。前者让你活着,后者则让你...
《如今你的世界永远是黑夜》,马蒂亚斯·马吉尔著。一只古怪的小闹钟,时间永远停在母亲去世的“7点30分”。它的背后刻着:“助您对抗死亡——巨人杰克,穿梭于不同世界,精通影子医术,生死问题专家。”联络方式则是哼唱“巨人杰克在我背后……”。这是一...
《长夜行》,塞利纳著。“我曾千方百计使自己销声匿迹,以便不再直面人生,但人生却到处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总是回到自我。我的游荡已经完全结束。让别人去游荡吧!……世界又封闭起来,我们这些人已走到尽头。我要有多少次生命,才能产生一种凌驾于世界万物的...
《困在宜家衣柜里的苦行僧》,罗曼·普埃尔多拉著。一个名叫阿贾的印度人,着迷于宜家广告单的一张床,说服全村人集资帮他买了一张飞往巴黎的机票,就为了去买那张梦想之床!阴差阳错间,他被困在宜家衣柜里,去了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利比亚……故事设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