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词的由来并不久远。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时叫“国文”,“五四”以后,白话文兴起,小学“国文”改称“国语”,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际语言;中学仍称“国文”,侧重文言。1950年正式更名为语文,取意“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语文,一直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而当我们谈论语文时,我们在谈什么?是语音字词的基本常识还是有着标准答案的阅读理解,抑或是套路极深的考场作文?
很少有人会从语言的角度诠释语文,尽管它一直都是语文赖以生存延续的基础。我们极少对语言本身作出思考,语言学这门学科也不热门,所以《语言与沉默》作为一本谈论语言的书就不可能是什么畅销著作,它的作者斯坦纳在国内也不怎么出名。
斯坦纳是欧美文学界大名鼎鼎的批评家,但他的作品在国内并不常见,仅有的也因为浓重的翻译腔读起来有些拗口,《语言与沉默》就是其中之一。严格来说这只是一本辑录,汇集了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里面有两篇短文《逃离言辞》和《沉默与诗人》,值得有志于谈论语言的同好们研习。
语言,自有一种美。斯坦纳怀念语言的美,他在文中提到在都铎王朝、伊丽莎白时代或雅各宾派时期,对英语的操纵会使人有一种“发现的意味”、“一种愉快的收获感”,这不禁叫人联想起我们文明长河中那个盛产诗词的年代。
斯坦纳迷恋福克纳的行文风格。福克纳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用的主要是哥特式和维多利亚式的修辞手段。他的句子回旋往复,语词经常像起了癌变,疯狂地繁殖。在他能控制语词的地方,福克纳有一种强大的感觉推动力,将一切都带到语词面前。
但现在很少会有人用这种风格的文体了。斯坦纳感慨:“语言的文明是发狂的文明。”语言筹码不断在通货膨胀,使原本神圣的文字交流贬值,那些新颖的文字再也没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种境况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传播媒体的急功近利,“每个月都必须有巨作产生,出版商就不得不把那些平庸之作包装起来”;另一方面却是受众群体的不求上进,“除了一知半解、粗疏简化、琐屑不堪,还有什么能够感染那些被大众民主召唤进市场的半文盲受众呢?”这种书籍和文化的滥觞直接导致了思考的无力以及由此而来的交流语言的简陋破败。
如果说暴发户式的发展给语言带来了平庸,那么政治上的龌龊则把语言推向了万劫不复。在文中,斯坦纳提到了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讲的英语,“像新型洗涤剂推销员用的语言”,它的存在就是要躲避或掩饰某种真相。当对放射性辐射尘的研究被取名为“阳光行动”时,语言已经陷于危机。“奥斯维辛之后便没有了诗歌,”我们的文明带来了非人道,却又宽恕了非人道,我们与那些熟视无睹的东西狼狈为奸;这样的文明让我们丧失语言的纯真,就像一座被围攻的城市,丧失了对城墙外自由清风和清凉夜晚的权利。
当然,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本身也有着发展瓶颈。斯坦纳说,“语言有它自己的边界,语言与另外三种表现形式——光线、音乐和沉默——接壤”。乍一看,这句话有些难懂,所以需要展开了思考一下。
先说音乐,这是三者中最容易接近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像符号,有着常规的句法和逻辑架构。然而语言又可以脱离精确,倾向于一种理想的音乐形式,尽管这种倾向让语言完全丧失主动权,面临被放逐的危险。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新的文化素养蕴涵在音乐而非语词中。新兴中产阶级书读的很少,但真心喜欢听音乐的很多。图书馆过去藏书的地方,现在骄傲地摆满了一排排唱片和高保真组件。音乐主宰着这场交易。这也难怪,当一个人闲下来,音乐,哪怕是有难度的音乐,也比严肃文学更容易进入,给人带来享受。它令人心潮起伏,又不用费大脑。它甚至允许那些几乎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也能欣赏经典名曲。另一方面,它不像阅读一本书那样将人们分隔为沉默的孤岛,相反它把人们聚集在一起。语言期待着与音乐有机共存,但在此过程中,语言丢掉了其理性表述的权威地位,也丢掉了通过有序结构来命名的权威地位,而这些才是语言真正的创造力。
再说光线,这大概是翻译的问题,斯坦纳所说的更可能是“光”而不是“光线”。于人类而言,自古以来光始终是个神性的存在。人一直试图用逻辑或符号来描摹超越自身的高阶存在,却每每在接近神光的时候感到无能为力。不可言说,这是一种神圣的悲哀。神义非我能说,它包容着我们却又超越我们,真是妙不可言。
最后说说沉默。斯坦纳认为哲人选择沉默是因为其思想的不可言传,或因为其听众还没有出现,这样神秘的策略古已有之。但沉默的真正精妙之处还不止于此。在《论语·阳货》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之道,以无言胜万言,然而这不是神性莫测的妙不可言,这是相互理解后惺惺相惜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在许多诗歌里,沉默代表着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代表着让受众回味思考的留白。
由此看来语言似乎在朝着“无言”的境地奔去,无论是被动的放逐还是主动的噤声,这真是个悲哀。但就像一种濒临灭绝的艺术形态,总有人拼尽了全力在维护,语言也被我们如此善待着。语文的学习正是这样一种善举。然而又有多少人从繁复的背默抄写和痛苦的阅读作文题中体会出了这深远的意义?所以当我们谈论语文时,请至少怀着呵护的心情,善待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