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丨《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在本书中,作者深刻的分析了中国的特有文化对金融发展的深刻影响。尤其强调儒家文化对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的影响所带来的对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比如,儒家文化强调三纲五常,这就为维护最高统治者的王权建立了一套社会规范,使人们形成“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的思想模式,于是产生了围绕亲属和血缘关系而生的“隐性金融”,时至今日,依旧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者在此部分贯通古今,循因导果,从一个新的角度描绘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轨迹。

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金融的概念,全书贯穿着中国人的生活实景的描述,并且加以独到的分析,令人对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现象有了新的见解。比如,当下年轻人买房首款多为父母兄弟多年之积蓄,或许很多人已经对此现象习以为常乃至不以为然。作者从金融的角度,分析了这件事情对一个家庭毁灭性的影响,由此得出“隐性金融”的局限性和弊端,并且同正规的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如按揭房贷)加以对比,使人们对原本习以为常的事情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作者在书中不仅分析了当下金融发展情况,同时对中国古代的金融发展做了一定程度的描述和总结,并对古今加以对比和联系,正对应题目“逻辑”二字。比如,作者提到中国古代之“钱庄、票号”,分析了他们出现的必然性和局限性,以及前者对于如今中国金融现状的影响。

为何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如此坎坷,作者通过对比分析中外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得出了一部分结论。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金融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社会成熟的社会制度,其中包括法律、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如今中国只想取其一,无疑是白日做梦。

作者结合08年金融危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冲击,提供另一个角度向读者诠释了一些常见的金融概念。比如,作者提到高利贷这一概念,在中国,人们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发放高利贷者,甚至认为这是天理不容的行为。然后,在作者看来,高利贷不过是“利率较高的贷款”,借贷者提前兑现未来现金流获得应有的收益,而放贷者亦获得应得之利润,二者本着透明、自愿的原则,本身就是一种双赢。只是杨白劳,黄世仁的形象深入国人内心,使人们不能理性的理解这一行为也是情有可原。

作为一个金融理论学者,作者立足本书的观点,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一部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比如,作者提到,金融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等产物,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双刃剑,如果社会本身的发展程度(如政治制度、法律等方面的进一步改革)不足以挥动这把利刃,只会害人害己。

《金融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陈志武 著
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创造性的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作者长期关注社会转型问题,痛击时弊,观点犀利。两册书关注的焦点在于“富强”与“自由”,作者认为:基于自由选择的人生才有幸福可言,而自由的市场与自由的金融,将会提升每个人自由选择的能力。
——来自豆瓣读书
每周赠书和来自西藏的明信片

该文章最下方的评论(需关注“传说天下”微信号)排名第一位的读者(该评论的点赞数要超过40个方可)将获赠陈志武《金融的逻辑2》一本,排名第二、三位的读者将获得小编发自西藏的明信片一张。(顺序截止时间以2016年5月22日22:00为准),到时请在后台将联系人、地址、电话发给小编,或加小编微信好友联系。
作者是谁

陈志武,生于1962年7月。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其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现受聘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The end-
编辑 | 传 说

文字 | 房体京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丨《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