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言不由衷 |《看见》读书笔记

《看见》是我少有的读了至少五遍的书,很喜欢读这本书,可能因为有太多和柴静一样来自青春期的躁动和毛病吧。陈虻教育她的每句话都像是柳条一样抽打在她身上,也抽打在我身上。

记得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处在我青春的一个低谷中吧,朋友的不理解和自身的敏感夹杂着青春期的爱恨纠葛,还有付出得不到回报的那种无助和惶恐,都在那个时期压着我,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

那个时候每天都很压抑郁闷,听着美丽世界的孤儿,感觉到一种很空旷的孤独。每天都在不停地散步,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学习,可还是没有得到丝毫回报。唯一的闲暇就是读《明朝那些事儿》也开始读《看见》,第一次读完《看见》的感觉就是世界上比我惨的人,比我悲苦的太多了。只是我眼中的世界太小,自己的一点痛苦就被放大成了无可挽救的哀伤吧。或许人都是这样,习惯性去放大自己的悲伤。

那个时候承受着很多别人给我的不好的东西,有误解也有伤害。习惯性选择不去解释,然后承受,很长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要被压垮了,我一分钟都不想在学校也不想在有人的地方待着。有一晚上我看着窗外的月亮,然后就流了好多的泪,不知道为什么难受也不知道为什么流泪,所有的事都累积在了一个时间,算是一种发泄吧。

那一晚上,我记得我抄了整整一晚上的“宽容不是道德 ,而是认识。唯有深刻的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和“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仿佛那个时候,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有片刻的逃离吧。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不停地读这本书,直到高考前一周我还在读。虽然并不是这本书让我从那段时光中振作起来,但至少她给了我很多安慰,也给了青春期躁动的我一丝丝平静。

这本书我感觉我读了以后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不再觉得这个世界是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对与错、黑与白全是立场问题。而如果你想更好地看清一件事的本质和真相,你要跳出来脱离出来,不要在先入为主的观念里继续你的偏见。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不要在观察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推测。

对我印象最深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药家鑫的案件吧,其实我看完这本书后觉得是舆论给他判了刑,而不是法律。大众在宣泄情绪的时候,大多不会去认真地去了解,更多地是凑热闹,反正和自己没关系,就随口乱说。乌合之众大抵也就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要想人格独立,那就首先需要去学会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有自我的价值坐标系,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摒除不加批判而接受的惰性。

独立是不依附,不盲从,有自我的价值标杆去判断。

唯有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才会懂得宽容,不轻易责难。这个世界或许看起来黑暗,但大多数都夹杂着洁白,黑暗的背后不过是每个人难以摒除的人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言不由衷,你以为的世界也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世界。如果没有去深入地探知这个世界,就不要把自己意淫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世界。那样会陷入自己的偏见,以为掌握了真理,不过是在加深自己的偏见。

不留缝隙地去观察,了解,认识这个世界,去发现真正的世界,然后很多所谓的恶其实有它的言不由衷,很多看起来的善不过是满身的罪恶。这样以后你才能够学会宽容,才会在接受到一件事的时候,去先停顿下来思考背后的故事,才不会一看到它就去否定或是赞扬。保持客观理性,不轻易下论断。

看过很多遍,也让我改变了很多,但是我很难去梳理出一个脉络,可能点太散太多,也可能他早已和我融合,难以分辨。但是他带给了我内心平静,面对黑暗和不公以及人生的挫折,如人饮水,没有嚎啕大哭也没有捶胸顿足,洗把脸接着上路。面对人性的阴暗,冷静观察深刻了解,不轻易责难,选择理解和宽容,这世界并无大善大恶,保留一颗单纯平静的心世界或许并无那般不堪。

把自己身上的硬刺一根根拔掉,对人的礼貌尊重和自身的柔和不是世故,也不会打搅到年轻的叛逆与个性,那是作为一个个体在群体中最起码的礼貌。选择疑问而不是质问,会对谈话的彼此留有空隙,也更容易达到交流的目的,虽存在异议但会达成共识,而不是对抗和诘难。

《看见》

《看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柴静 著
在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柴静
每周赠书和来自西藏的明信片

该文章最下方的评论(需关注“传说天下”微信号)排名第一位的读者(该评论的点赞数要超过30个方可)将获赠柴静《看见》一本,排名第二、三位的读者将获得小编发自西藏的明信片一张。(顺序截止时间以2016年5月8日22:00为准),到时请在后台将联系人、地址、电话发给小编,或加小编微信好友联系。

作者是谁

1992年,到现中南大学读书,2011年起担任央视《看见》主持人。2013年出版《看见》,销量过百万册。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言不由衷 |《看见》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