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读书笔记

开篇的章节看起来云里雾里,被杨绛先生描写的梦绕晕了,书末才发现原来并非梦中梦,而是她最爱的两个人相继入院又相继离开人世,三人变一人,杨绛先生只愿这份离别是一个行万里的梦,这是一种忍痛的别离,她只当自己是驿站的过客,现在也不知了归途。

他们一家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读书和工作,因为他们把这当做生活的乐趣,他们在书中找到了极乐世界。

可以发现,他们三人各有所忙,各种出差别离多多,但是他们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进行强连接,人虽然离别,但各自还在感受彼此的生活,仿佛身临其境,他们的妙法是把自己经历的琐琐碎碎的事用文字记录,称之为“石子”,回家团圆时一起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石子”搬出来大家一起观赏玩弄,这样的一家子怎能不充满欢乐。

书中有一个细节描述——“我们玩着学做饭,和开心。锺书吃得饱了,也很开心。他用浓墨给我开花脸,就是这般时期,也是他开心的表现。”

这段细节是夫妻两人二十五六岁在欧洲留学期间的日常,怎不让人好生羡慕啊!三个人的关系亦亲、亦师、亦友,杨绛先生回忆是这样的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而我俩也是好学生。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孩子会成长的不好?一家人会不幸福快乐?我成长的环境远比不上这个,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类似的成长环境,孩子不仅继承自己的生物基因,还有觅母基因(英文meme,文化复制基因,可以看作是在模仿的过程从一个脑子转到另一个脑子的文化概念)。

杨绛先生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所,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经到头了。”

原本幸福的三人如今就只剩下年过百岁的杨先生一人,丈夫和女儿的离世是她人生中最的悲痛了吧,但是此生有这可以追忆的过往,老人也会不孤单,因为她知道锺书和圆圆一直都在。愿安好。

书中的美好也许是被放大了,我们对这位年事已高但仍然孤独前行的老人进行过这样那样的猜测、评论,也许是事实。但一切都不重要了,我们何必如此纠结别人人生的细枝末节,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来感受杨绛先生特意为我们谱写的这份美好。它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温馨美满的家庭羡煞旁人。

痛苦和艰难一直在,但杨绛先生的心被爱人和女儿填满。三人的生活状态一生与书为伴,女儿圆圆更是从小受到熏陶,他们把生活当做乐趣过,看似单调平淡,殊不知这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感悟他人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才是我们的读书之道。

《我们仨》

《我们仨》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杨绛 著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来自豆瓣读书

作者如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中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小编坐标
拉萨
天上西藏,等你来
小编现在拉萨做志愿者,曾在北京一企业做文案。爱读书 ,爱旅行,爱交友。想勾搭我,扫扫下面二维码哦~

-The end-

编辑 | 传说
文章 | 赵芳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们仨》| 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