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家,看到父亲床头放着一本样子很奇特的书,说它奇特,是因为书的上半本已经暄起来,下半本还瓷实,看起来像卷心菜。已经不能称为一本了,简直就是一颗。真的是把书读厚了。
我不禁笑了,什么书被翻成这样了?
原来是宋词。
翻了翻,都是名篇, “真珠帘卷玉楼空。”“念去去,千里烟波。”……
每一首都喜欢,便问父亲,什么时候买的?都成这样了。
父亲说:“哪里是买的?是当年老午子偷来的,给了我。”
那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当时,村里来了一个养蜂人,把他的蜂箱安在村里小北沟口上,沟依山傍水,幽静秀丽。夏季满山的枣花香,柿子花香,荆条花香,氤氲着,蜜蜂找到了好地方。
养蜂人有好多书。他的箱子除了蜂和蜂蜜,还有好几口里放的全是书。
书和蜂蜜,在我们村都是稀罕物。
养蜂人祖上应该很富裕,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从事了养蜂。村里孩子们去他蜂房里玩时,看他胳膊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被蜜蜂蜇留下的红点,
大家笑他:“不会养蜂。”他每天早起把蜂放出去后就在山间捧着他的书读。
老午子,家里穷,盖不起房子,一家人在村西
黄岩庙住着,他每天上工下工都从养蜂人的大棚前过,一来二去,给养蜂人混的很熟。老午子虽然穷,但是识字,早就觊觎养蜂人的书。那天,瞅着养蜂人到河里提水去了,跑到他的蜂房,掀起箱盖,抽了一本书就走,回家后,打开一看,这写的啥!全不懂,给他的孩子们看,孩子们也不懂。
老午子把书给了我们村的秀才,说:“我当是啥宝贝书,连个章回也没有!不好看!你看了吧!”
秀才跟我父亲是好朋友。秀才的称号是我冠以他的。
秀才年轻时,身体不好,生病住院。回家后也不能去队里干活,在家养着。病床上,就用书来消磨时光。他把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一本《宋词三百首》,都翻烂了,几乎能倒背如流了。所以文学功底很高,能舞文弄墨,写几句诗啊对联啊。因为生病,养不起家,媳妇也跑了,只留下一个女儿,生活很悲惨。
父亲当年是小学教师,也喜欢诗词,和秀才很谈得来。秀才看完了那本宋词,就送给了我父亲。
于是这本书就辗转到了我们家,后来又被别人借去读,翻来翻去竟成这样了!
与这本书有关的几个人物:养蜂人早就不在我们村了,秀才和老午子早已作古。
“唉!现在谁还看这样的书?”父亲叹道。
是啊,父亲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书是来之不易的。看书是奢侈的事情。那样的宋词,看到的人是很少的,能读懂的就更少了,就像张岱在冰雪序文中所说: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
我的青年时光也是读书为消遣,诗词,却读得很少。
父亲的感叹中有那么多的失落,我想那是感叹传统文化的失落,那是感叹人情的失落。也或许是在告诉我们,人不能忘了童年,不能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