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美学杀 — 读《一朵桔梗花》

本次分享的一本书,来自书友的推荐,名为《一朵桔梗花》,是日本作家连城三纪彦的一部短篇推理小说集。

一般在推理作品的讲述中,会涉及如下几个谜题待解:谁是凶手、行凶手法、犯罪动机等。即一件罪案的who/how/why。很多时候,这三个问题会在作品的最终一并揭秘。通常是侦探指着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色说:凶手就是你!对方慌张反驳: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我有不在场证明!然后侦探便一一拆穿ta的作案手法,并拿出确凿的证据。凶手泄气认罪,围观群众大惊:你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在一段煽情的bgm中,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恩怨被揭开。套路多是如此。

可读了本书的几则故事后,我发现和之前接触过的推理作品有很大不同。

首先,凶手(who)不是重点,可以随随便便就告诉你。这倒不奇怪,尤其很多社会派推理作品,都可以提前把凶手给到读者。

那犯罪手法(how)呢?可能是我读书少,即然推理小说常被看作是作家与读者的一场智力竞赛,我觉得诡计设计的是否巧妙,是衡量一部推理作品最关键的因素。但本书的一些案子里,犯罪手法都相对简单,也不烧脑,而且依旧会轻描淡写的给到了读者。

所以,就剩下why了。我之前从未意识到,单纯把犯罪动机设为唯一待解的谜题,竟也能让我欲罢不能。最典型的是与本书同名的短篇《一朵桔梗花》。who、how皆是凶手自己承认,不用推理,一笔带过。可动机,却仍要从作者铺垫的诸多情节中去寻找。我一度怀疑,这还算是推理小说吗?有线索、有谜题,看来应该是。

说到犯罪动机,简单地讲,多不是为财就是为情。本书中便充斥着关于“情”的各种意象,比如婚外恋、不伦之恋、殉情等等。原来作者连城三纪彦,最擅写男女之情,而且多为极闷骚的男女之情。著名电影《情书》,便是改编自他的作品。

书中的故事背景多设在日本的1910年代,所谓大正时代,类比中国的北洋时期。既有新时代的泛滥欲望,又有旧时代的礼教束缚。矛盾冲突之中,大和民族本来就有点儿拧巴的心态变得更加扭曲。我在读的过程中,频繁出现在脑中的一个词就是:变态。就像在“暴力”一词后面也可以接上“美学”,日本人也最擅长在残忍变态中找到美感。于是,肤白貌美的女人、和服、花,封面上的这几种意象,也几乎添加进了每一个故事里,与大正时代、虐恋、杀意结合,所谓“菊与刀”,便结出了日本独有的推理故事。

正当我对作者连城三纪彦建立起了如此刻板印象时,书中最后一篇的故事风格大转,变得现代、轻松而诙谐,如看一部办公室日剧。就仿佛是作者在驳斥我的狭隘:“我可不止会写那些变态美的故事哦。”

但我依旧觉得,上面提到的同名篇《一朵桔梗花》,为本书最佳。其动机最直接也就最震撼,不像其他篇的绕来绕去多重反转转到最后都有点累。谜底一旦揭晓,就是最狠的那种。乍一看,惊讶于竟为了这个犯下大罪,可随之又被这“病态”的感情说服,感觉不仅合理还很凄美。我记起了多年前,一个朋友如此评价日剧:日本人好擅长讲歪理,而且我们还真的会被绕进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变态美学杀 — 读《一朵桔梗花》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