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中,费先生非常精妙地解释了中国的人际关系。他描述中国的人际关系就像水面上的波纹,一圈一圈散开,自己在中间,其他人按照亲疏远近,各居其位。这就是儒家常常提到的伦常。“伦”指车轱辘,车轴居中,轮辐四散,车轮四围;而“常”是常态,讲得是规则。由此可知,中国文化是重视人际关系的,讲究秩序,重视伦理。
费先生的解释让我醍醐灌顶,掩卷,思索了一番。我很惊讶,原来重视人与人彼此间的关系是我们一贯的传统。对比海洋文明,或者说商业文明流行的契约关系,中国人之间的关系的确充满着弹性。
我曾以为我们快速的工业化,快速的拥抱商业文明的价值观,让“过去的痕迹”消失了。越是读下去越是发现,传统依旧顽固地在每个人身上刻下烙印。我和我的家族已经离开泥土很久了,从爷爷奶奶开始算起,我是在城市里生活的第三代。虽然随着长辈们的陆续离开,很多习惯不再。到我大学毕业时,我们成了三口之家。有段时间我很惶恐,一直在想落叶归根,安土重迁,入土为安,荣归故里这些习惯还在吗?重视人和土地(自然)互动,人和人互动的社会还在吗?若是在,我还回得去吗?
边看边想,我似乎淡定了不少。中国人依旧在思考这两个千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和土地什么关系?我和其他人什么关系?只不过,换成了现代中国人对房产的渴望和对“关系”和朋友圈的执着,就连我们政治改革的方向也是更有弹性的协商民主,而非选票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