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卷)-三国纪》读书笔记

1

东汉末年分三国,中华史进入一个军阀割据的时期。三国的前半属于东汉,后半属于魏晋。严格讲“三国”不是一个时代,更不是一个朝代。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罢,不过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一般,争权夺利,纷争天下。

三国在整个中华史中并非重要的时期,易中天认为它不但比不上之前的启废禅让、西周封建、秦并天下和独尊儒术,也比不上之后的五胡乱华,更不敢望百家争鸣之项背。不过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

如何去评价这段历史?易中天指出,历史事件和人物一般都会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历史形象是正史记载或历史学家研究出来的,文学形象是小说或戏剧创造的,民间形象则是一般民众心目中的。历史的读法、理解和评判自然也分三种:历史意见,时代意见,个人意见。站在古人立场的是历史意见,站在今人立场的是时代意见,站在自己立场的是个人意见。正是由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便是三种形象和三种意见集中的地方。这段原本并不十分重要的历史,在大中华文化圈内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尽管一般人知晓的并非历史形象。

3

三国鼎立,关键人物是孙权。如果不是因为他毅然决定联刘抗曹,那么,刘备必将被剿灭。据有荆州的曹操插进长江中游,上游的刘璋,下游的孙权,也就迟早会成为张绣和吕布,整个中国将变成曹魏的一统天下。孙权目标,就是“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而且此人极沉得住气,有傲骨无傲气,会审时度势,更讲原则。这就是为什么孙权称帝最晚,活的最久的关键。

4

论家庭出身,刘备比曹操和孙权都好。曹操阉宦之后,孙权出身寒门,都让士族看不起。刘备却号称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又是名儒卢植的学生,中山国的富豪甚至拿出真金白银来资助他。刘备和孙权都特别会做人,乐善好施,广交豪侠游士。因此身边才会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英雄式人物。如果说孙权是英雄造时势,刘备就是时势造英雄。一生颠沛流离多,一帆风顺少。但他从不气馁,也不偏执,这才脱颖而出,成为一代枭雄。

5

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就在于政治家有理想,政客只有利益。诸葛亮是有理想的,这才放弃曹操、刘表和孙权,跟了当时一无所有甚至性命难保的刘备。历史决定了刘备是一个奔窜求存的角色,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台。刘备托国托孤于他,治蜀十一年,东和孙吴,南定夷越,北伐曹魏,内修法制,既坚持了刘备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推进了《隆中对》的既定方针。最后累死,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

历史对曹操的评价向来有争议,普遍认为曹操这个人,是有理想无蓝图。他只知道不能再走东汉的老路,却不知道新路该怎么走。对于自己要走的新路,也不是坚信不移或者心中有数,常常会犯错误或者打退堂鼓。他不断试错,然后纠错,然后再错。“法家寒族路线”,其实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不过也为时已晚。

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和诸葛亮,不过是长江的前浪和后浪;作为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的曹操和诸葛亮,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这枚硬币就是人性,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诸葛亮既然被看作天使,曹操就只好去做魔鬼;诸葛亮既然是后浪,曹操也只好死在沙滩上。

7

大多数人知道的故事是《三国演义》讲述的,很少有人去读陈寿的《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三国演义》讲述的并不是历史,但好看,好看之于文学作品是必需的,因此不必那么在意历史的真实性,可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假乱真。吸引人们百看不厌的只有八个字:心机,算计,权术,谋略。它们可以用于战场、官场、商场甚至情场,谁不想要?

其实一切政治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利益之争。争利而言义,只能是吹牛撒谎装模作样。这就是“伪善”。做假做出一套方法和技巧,则是“权谋”。不搞权谋也不行。因为大家都打道德牌,都要占领道德制高点,都要指责对方“不义”。这就只能搞阴谋,不能搞阳谋。显然,权谋是因为伪善,伪善是因为忠义。被高高举起的那面“道德的旗帜”,其实是罪魁祸首。

结语

三国的历史,前半段,是曹操与袁绍的路线斗争;后半段,则是曹魏、蜀汉和孙吴的权力斗争。后来三分归一统,不过是回到了历史的本来走向。指出这走向,并找出它背后的深刻意义和支配力量,才是历史学的任务。

我们从三国回到现实,你会发现,对真实的理解是何等虚幻的概念。无论是否读过《三国演义》,多数人认知里刘备就是英雄,曹操就是枭雄,诸葛亮是神仙,孙权似乎可有可无。为什么?小时候课本就是这样讲的,口口相传就是如此,真实吗?特别真实。不认可就会变成异类,不认可你的答卷就是错的。久而久之,什么是真相已经变得很模糊。越是久远的历史,真相越难以探明,所谓的“正史”都被篡改了多遍,加上民间传说,哪里还有真相。就算是近代史,甚至昨日的事件,真相也未必那么好确定。

归根溯源,人类的自利性偏差导致了留下的记录往往都是个人、团体、政权、国家等等既得利益者希望后人记住的“真相”。而真正的历史,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时代的发展,需要英雄,需要忠义,需要信仰,需要 “大同梦”,需要“小康梦”,需要“治世梦” ,需要“中国梦”。

附录:第十卷大事年表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称帝,东汉开始。

公元57年(中元二年),光武帝卒,享年六十二岁。子刘庄继位,年三十岁,是为汉明帝。

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汉明帝卒,享年四十八岁。子刘炟继位,年十九岁,是为汉章帝。

公元88年(章和二年),汉章帝卒,享年三十二岁。子刘肇继位,是为汉和帝,年十岁,窦太后临朝,窦宪专政。

公元92年(永元四年),十四岁的汉和帝与宦官郑众共灭窦宪,窦宪自杀。

公元106年(延平元年),汉殇帝卒,享年两岁。侄刘祜继位,是为汉安帝,年十三岁。

公元121年(永宁二年),十八岁的汉安帝与宦官李闰、江京灭邓骘,邓骘自杀。

公元125年(延光四年),宦官孙程等十九人起兵拥立汉顺帝,阎显被杀。

公元159年(延熹二年),二十八岁的汉桓帝与宦官唐衡等灭梁冀,梁冀自杀。

公元167年(延熹十年),汉桓帝卒,享年三十六岁。窦太后命窦武迎立宗室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年十二岁。

公元168年(汉灵帝建宁元年),宦官曹节等共灭窦武,窦武兵败自杀,并被斩首示众。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四月,灵帝卒,皇子刘辩继位,是为少帝。外戚何进执政,谋诛宦官,反被宦官所杀。袁绍入宫杀宦官。九月,董卓入京,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是为汉献帝。十二月,曹操起兵讨董。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关东州郡俱起兵讨伐董卓,公推袁绍为盟主,曹操行奋武将军。董卓杀弘农王刘辩,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自任冀州牧,表曹操为东郡太守,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吕布杀董卓,投奔袁绍。曹操代理兖州牧,收黄巾军三十万,号称青州兵。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吕布为兖州牧,刘备领徐州牧。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夏,曹操大破吕布。七月,汉献帝自长安东归。十月,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兖州牧。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六月,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七月,汉献帝至洛阳。八月,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九月,曹操迎汉献帝都许。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袁术称帝。袁绍以大将军领豫州牧、青州牧、幽州牧、并州牧。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十二月,曹操擒杀吕布。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术死。八月,曹操军进黎阳。九月,分兵官渡。十一月,张绣投降曹操。十二月,曹操以官渡为大本营。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征讨刘备。二月,袁绍军至黎阳。七月,袁绍军进阳武。八月,袁绍军至官渡。十月,官渡之战结束,袁绍败。同年孙策被刺身亡,孙权接班,年十九岁。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刘备投奔刘表。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病死。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自领冀州牧,让还兖州。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诸葛亮出山。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自任丞相。七月,征刘表。八月,杀孔融。十二月,赤壁之战。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十二月,周瑜攻破江陵。孙权任徐州牧,刘备任荆州牧,孙权以妹嫁之。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周瑜谋灭刘备,至巴丘病卒,临终前推荐鲁肃接替自己。鲁肃屯兵陆口,建议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春,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十二月,刘备大军入蜀。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正月,诏令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五月,诛马腾,灭三族。十月,东征孙权,荀彧卒。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从濡须退兵。五月,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七月,魏建社稷。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夏,刘备入成都,自任益州牧。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十一月,张鲁投降。是年,孙权向刘备索还荆州。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为魏王。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四月,曹操仪同天子,曹丕为魏国太子。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十二月,孙权杀关羽,上书称臣于曹操。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继位后实行九品官人法。十月,曹丕代汉,是为魏文帝。

公元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四月,刘备称帝。八月,曹丕封孙权为吴王。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夷陵之战。

公元223年(黄初四年)四月,刘备卒,刘禅继位。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曹丕卒,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

公元227年(魏明帝太和元年,蜀汉建兴五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临行前上《出师表》。

公元228年(曹魏太和二年,蜀汉建兴六年)春,蜀军兵败街亭,诸葛亮杀马谡。十二月,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公元229年(曹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孙吴黄龙元年)春,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四月,孙权称帝。

公元231年(曹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八月,李严被废为庶人。

公元234年(魏明帝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八月,病卒于军中。

公元249年(曹芳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杀大将军曹爽,曹魏政权归司马氏。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孙权卒。

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八月,魏军出兵洛阳伐蜀。十月,刘禅降魏,蜀汉亡。

公元265年(西晋泰始元年)十二月,晋王司马炎逼魏元帝禅让,曹魏亡,西晋始。

公元280年(咸宁六年),吴亡,晋一统天下,三国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First Year

天添书香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卷)-三国纪》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