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所有历史中,蒙古史向来为人津津乐道,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无不让世界为之倾倒。我也是最痴迷于这段历史。虽没有最先进的文化,却拥有最顶尖的战争武器和战术思想,以致蒙古铁骑扫荡之下的欧亚大陆,摧枯拉朽,哀鸿遍野,毫无抵抗之能。蒙古人既是文明的破坏者和毁灭者,同时又是创造者,尽管他们并没有这等意识和初心。
2
来看看蒙古帝国鼎盛时期的辽阔疆域。东起太平洋,北至北冰洋,西自第聂伯河,南到马六甲,都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当他们元气耗尽时,退回漠北蒙古草原的只有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带领的那个分支,其他人都留在了被他们征服的世界各地,变成了当地人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兼容并蓄和多元共存的文化共同体。先是诸夏与诸羌、诸戎融合为华夏,秦汉时期诸华又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融合为汉民族。后来五胡入华,南北分治,辽金占据中原,也都是民族融合的高峰期。正是由于周边少数民族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中华文明才源远流长而且波澜壮阔。
3
成吉思汗的横空出世,蒙古帝国的勃然崛起,开启了新的时代。他们打破了旧的格局和秩序,同时又把新的建立起来。由于蒙古铁骑势如破竹般地纵横驰骋在欧亚大陆,亚洲和欧洲其实已经被他们连为一体。在和平时期,以大汗的名义,各国商人和使者可以相对安全地自由往返于东西方,货物、科技和思想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中华帝国和世界各国一样不再是孤立或自足的存在,而是新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这个新的共同体,也许可以称之为“前全球化秩序雏形”。
忽必烈建立的格局和秩序就是中国的。尽管他的后代在离开北京时仍然保留着草原民族某些基本特征,尽管他自己也未必心甘情愿将其统治中国化,却成功地让大家都相信他建立的是中华帝国和中华新秩序。作为后继者的明帝国和清帝国,也不能不承认自己与大元王朝一脉相承。
4
元的文明程度本来就远远不如宋,再加上不重视知识分子,文化的建树和输出便都乏善可陈,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因此大为衰减。明清两代更是闭关锁国,海上丝绸之路被自己切断,陆地上的商道则因成本太高和动荡不安而被废弃。明承元制,清承明制,都选择性地继承了不该继承的东西。中华帝国进入溃而不崩内部坍塌的时代,汉唐之辉煌,两宋之绚丽,再难一见。
结语
二十卷的易中天中华史至此暂且告一段落。这一个多月,从神话时代一直到元朝衰亡,我们在易中天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中领略着中华文明的辛路历程。
从传说中的启废禅让开始,我们民族就告别史前进入了国家时代。以二里头遗址为考古学证据,这个时代至今三千七百年。三千七百年的国家史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并天下之前是邦国时代,秦并天下之后、辛亥革命之前是帝国时代,之后是共和国时代。
在邦国时代,国家是封建制,政治是贵族制。名义上得到上天授权的天子将天下分封给诸侯,是为国(邦国);诸侯再将邦国分封给大夫,是为家(采邑)。诸侯对邦国,大夫对采邑,都享有独立的治权,是为封建。天子作为天下共主,诸侯作为邦国国君,大夫作为采邑家君,爵位和权力全都在家族内部世袭,没有继承权的其他子弟则成为士。他们共同构成一个阶级,是为贵族。
贵族管理采邑叫齐家,治理邦国叫治国,维持国际秩序叫平天下。但,无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尽义务而非被雇用,因为家和国都是他们自己的。因此,他们并无俸禄和薪酬,有可能腐化,不可能腐败,是为贵族政治。邦国,是贵族的时代。 贵族的时代也有四个阶段:西周是王的时代,东周是诸侯的时代,春秋是大夫的时代,战国是士的时代。贵族阶级每下愈况,邦国制度也终将解体。没有哪种制度和政治会是永恒的,新的国家制度必然诞生。 这就是帝国。
帝国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普天之下的产权和治权都属于一个人、一个家族,即皇帝和皇族。皇帝之下,士农工商统统编入户籍,叫“编户齐民”。功臣勋贵和皇亲国戚虽然也封王封侯,但封国不再是领地,他们也没有治权。
中华帝国的历史又可分为上下两段。上半段一千一百二十八年,下半段一千零四年,两段的时间差不多,堪称上下两千年。 两千年表现为两种趋势。大体上说,上半段是先进行制度创新(秦和隋),然后变成世界帝国(汉和唐);下半段则是先进行制度改革(宋和明),走向糜烂之后再由少数民族政权(元和清)来输血和救场。上半段是上坡路,下半段是下坡路,鼎盛与辉煌是在唐宋。
上下两千年也可一分为四:第一帝国秦汉,四百四十一年;第二帝国隋唐,三百二十六年;第三帝国宋元,四百一十六年;第四帝国明清,五百四十三年。此外还有三百六十九年无法归类,就是魏晋南北朝。
唐宋是巅峰,也是分水岭。 分野是明显的:前开放后收敛,前上升后下滑,前动荡后稳定,元与明甚至实现了无缝对接。然而宋元与明清的区别也很明显:宋元延续了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度和隋唐以来的分权制度,明清两代却是“有政府无宰相”,一切权力都集中于皇帝。皇帝大权独揽乾纲独断,一人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结果是明专制,清独裁,最后走向崩溃。
易中天把中华史梳理得分外明晰,我们从中看到了辉煌,看到了落寞,这便是历史,跌宕起伏。中华文明能够存活至今,颇为不易。易中天的中华史尚未结束,中华文明更远不会休止。每一日的过去都会成为历史,而我们能够看到怎样的历史,又取决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对现实的把握。
附录:第二十卷大事年表
118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铁木真成为蒙古部落的汗。
1202年(嘉泰二年),铁木真灭塔塔儿部。
1203年(嘉泰三年),铁木真灭克烈部。
1204年(嘉泰四年),铁木真灭乃蛮部。
1205年(开禧元年),铁木真灭蔑儿乞部,攻西夏。
1206年(开禧二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
1207年(开禧三年),成吉思汗二征西夏。
1208年(嘉定元年),金章宗卒,完颜永济继位。
1209年(嘉定二年),成吉思汗三征西夏,西夏求和。
1211年(嘉定四年)二月,成吉思汗誓师伐金。
1214年(嘉定七年)五月,金迁都开封。
1215年(嘉定八年)五月,金中都沦陷。
1219年(嘉定十二年)夏,成吉思汗伐花剌子模。
1220年(嘉定十三年)春,布哈拉与撒马尔罕沦陷。
1221年(嘉定十四年)初,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病死于里海小岛。春,该国旧都玉龙杰赤沦陷。六月,宋蒙通使。秋,成吉思汗追杀札兰丁至印度河。
1222年(嘉定十五年)四月,成吉思汗见丘处机。冬,驻师撒马尔罕。
1223年(嘉定十六年),成吉思汗东归。五月三十一日,由者别和速不台率领的远征军在卡尔卡河畔大败钦察和俄罗斯联军,到达第聂伯河与克里米亚,年底与回师大军会合。
1224年(嘉定十七年),成吉思汗在额尔齐斯河驻夏,速不台和者别的远征军回国,者别去世。
1225年(宝庆元年),成吉思汗回到哈剌和林。
1227年(宝庆三年)六月,蒙古灭西夏。七月,成吉思汗卒。拖雷监国,征伐如故。
1229年(绍定二年)八月,窝阔台继位蒙古大汗。
1230年(绍定三年)七月,窝阔台御驾亲征大金。同年蒙古军西征讨伐札兰丁。
1231年(绍定四年)八月,蒙古国始设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同月征服高丽。
1232年(绍定五年)正月,蒙古军大败金主力。九月,拖雷卒。十二月,金哀宗逃离开封,蒙古约宋联合攻金。
1233年(绍定六年)正月,开封城降。六月,金哀宗逃至蔡州。九月,蒙古军至蔡州。十一月,宋军至蔡州。
1234年(端平元年)正月,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亡,立朝一百二十年。
1235年(端平二年)春,蒙古军三路攻宋,长达四十多年的宋蒙战争开始。
1236年(端平三年)春,拔都率军渡过乌拉尔河,速不台征服伏尔加河的保加尔人。
1237年(嘉熙元年)春,拔都军进攻里海和高加索,十二月入侵俄罗斯。
1238年(嘉熙二年)一月,焚毁莫斯科城。二月八日,攻陷俄罗斯大公驻地弗拉基米尔城。
1240年(嘉熙四年),拔都军再入俄罗斯,取南俄罗斯各城,十一月十九日攻陷罗斯古都基辅。
1241年(淳祐元年)春,蒙古军兵分两路西进。察合台之子拜答儿攻陷波兰首都克拉科夫,继而大败波兰、德国和条顿骑士团的三万联军,波兰大公阵亡。四月下旬进入捷克境内,兵锋及于奥地利边境。六月拜答儿阵亡,其军南入匈牙利与拔都军会合。十二月,窝阔台卒,皇后称制。
1242年(淳祐二年),拔都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
1246年(淳祐六年)七月,贵由即蒙古大汗位。
1248年(淳祐八年)三月,贵由卒。
1251年(淳祐十一年)六月,蒙哥即位蒙古大汗。
1253年(宝祐元年),旭烈兀的远征军启程。十二月,忽必烈灭大理国。
1254年(宝祐二年)六月,忽必烈以姚枢为劝农使。
1256年(宝祐四年)三月,忽必烈城开平府。旭烈兀于是年灭伊斯马仪派教长国。
1258年(宝祐六年)春,蒙哥汗三路侵宋。二月十日,旭烈兀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灭亡。
1259年(开庆元年)七月,蒙哥汗死于钓鱼城下,从此统一的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1260年(景定元年,中统元年)初,旭烈兀攻陷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留怯的不花攻大马士革,自己回到大本营。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召开忽里台即大汗位。五月,建元中统,自此蒙古有年号。九月,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内战爆发。是年王禃被忽必烈派兵送回国内立为高丽国王。
1262年(景定三年,中统三年),旭烈兀与别儿哥内战。
1263年(景定四年,中统四年)五月,忽必烈升开平为上都。伊利汗国在这一年建立。
1264年(景定五年,中统五年)七月,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十月,南宋理宗卒,度宗即位。八月,忽必烈改燕京为中都,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
1265年(咸淳元年,至元二年),旭烈兀去世。
1271年(咸淳七年,至元八年)十一月,忽必烈改国号大元,全称“大元大蒙古国”。
1272年(咸淳八年,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
1274年(咸淳十年,至元十一年)正月初一,忽必烈在大都新建的正殿接受朝贺。六月,南征。七月,南宋度宗卒,恭帝立。十月,大元首次征伐日本,史称“文永之役”。
1276年(德祐二年,至元十三年)三月,恭帝和两宫皇太后向蒙古军统帅伯颜投降,南宋实质上灭亡。五月初一,南宋流亡政府在福州成立,改元景炎。新皇帝为度宗长子赵昰,是为端宗。以下仅使用元纪年。
1278年(至元十五年)四月,端宗赵昰卒,陆秀夫等人拥立赵昺为帝。
1279年(至元十六年)二月,张世杰兵败崖山,堕水溺死,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赵昺跳海自尽,南宋彻底灭亡。
1281年(至元十八年),蒙古军第二次大规模征伐日本,史称“弘安之役”。
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察合台汗国海都东进,陷哈剌和林。缅甸向元称臣。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卒。
1295年(元贞元年),伊利汗国改宗伊斯兰教。
1299年(大德三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建国。
1301年(大德五年),海都卒。
1304年(大德八年),伊利汗国合赞汗卒。
1309年(至大二年),窝阔台汗国灭亡。
1318年(延祐五年)七月十八日,拉施特被杀。
1328年(泰定五年),莫斯科公爵伊凡一世获封“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称号。
1347年(至正七年),黑死病传入欧洲。
1352年(至正十二年),察合台汗皈依伊斯兰教。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闰七月二十八日夜半,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开健德门出元大都逃往上都。八月初二,明将徐达兵入大都,元亡。是月,朱元璋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改元大都为北平。
1370年(洪武三年),帖木儿灭西察合台汗国,建都撒马尔罕,史称帖木儿汗国。
1380年(洪武十三年),帖木儿灭花剌子模,征战东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
1384年(洪武十七年),伊利汗国亡。
1405年(永乐三年),帖木儿卒于进攻中国途中。
1430年(宣德五年),克里米亚汗国建立。
1445年(正统十年),喀山汗国建立。
1453年(景泰四年),奥斯曼人灭亡拜占庭帝国。
1466年(成化二年),阿斯特拉罕汗国建立。
1480年(成化十六年),金帐汗联合立陶宛进攻莫斯科,被莫斯科与克里米亚的联军打败。
1500年(弘治十三年),帖木儿汗国亡。
1502年(弘治十五年),钦察汗国宣告终结。波斯人伊斯迈尔建立萨非王朝。
1510年(正德五年),乌兹别克汗在与波斯萨非王朝的战争中兵败被杀。
1526年(嘉靖五年),巴布尔灭亡印度德里苏丹王朝,建立莫卧儿王朝。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一月十六日,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加冕,自称沙皇,改国号为俄罗斯。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俄国沙皇伊凡雷帝第二次出兵征伐喀山汗国,迫使其俯首称臣。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俄国沙皇伊凡雷帝灭亡阿斯特拉罕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