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篇读书笔记涵盖了书中精华,可作为学习工具使用。
作者介绍:刘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国际MBA,十年媒体从业经验。创办互联网写作教育品牌“主编课堂”,教授写作方法,累计培养学员近10万名。已辅导学员出版图书多本,承接多家企业广告宣传和新媒体运营工作。已出版《你和成功只差一个真相》《从0到估值1000万》等书。
这是一本讲述写作技巧的工具书,作者通过写作的七个步骤:调整心态、准备资料、找到叙述方法、理顺逻辑、选好语言、模仿套路、适应新媒体。引导读者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书里还提供了18个写作模板、50个关于写作的Q&A,方便每个人“对症下药”。这是一本让你从什么都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蜕变成可以持续写下去的书,成为一个真正会表达的人,用写作收获个人的影响力。
以下,精炼出每章的主要内容:
2
第一章:写作热身
本章重点告诉读者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作,写作需要克服什么难题。
1、写作,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个目标,不然很难写出满意的作品,就像出门如果不知道去哪儿,这一路上一定会无数次停下来纠结。
2、写作五大目标:记录、表态、抒情、说明、应用。五大目标对应五种文体,确定写作目标即可以预估会写出何种文体,反之确定某种文体也框定了写作目标。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是写作的终极目标。
3、解决写作四苦(没素材苦、没方法苦、没词苦、没套路苦)就是培养写作的四项基本功:积累素材、锻炼叙述方法、锤炼语言和逻辑、掌握写作套路。
4、写作四个进阶方向:个人表达、品牌塑造、虚构创作、写作疗愈。
3
第二章:积累素材
本章重点介绍素材积累的四种方式:感受法、采访法、笔记法、利用网络快速积累法。
1、所谓写作的灵感,从生活中最简单的眼、耳、鼻、舌、身、意入手。
2、采访的三个模块:准备、采访、整理。
3、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摘要、感触和延伸。
4、找资料的方法一定要多元,不能因为网上搜索简单就偏废了其他几种方法。
4
第三章:掌握文章的叙述方法
本章重点介绍写作的三个叙述方法:故事叙述法、金字塔式叙述方法、脑洞大开式叙述方法。
1、先发生的先说就是时间推移。讲清楚事件发展就是事件脉络。围绕主旨展开就是主旨发散。人人都爱听故事,但讲故事的方法需要练习。
2、什么叫金字塔原理呢?简单来说,就是先说结论,再解释原因的方法。
对金字塔结构做一个拆解,就是由总结论到支撑论点,从支撑论点到分论点,最后再逐个击破分论点的模式。
3、脑洞大开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换一种更跳跃、更符合现代读者习惯的叙事方法。要扯得够远,要能拉得回来。用故事接龙练习脑洞大开叙事法,用思维导图梳理逻辑。
5
第四章:行文的逻辑
本章就开始具体介绍文章应该怎么开头,内容怎么连贯,结尾怎么铺垫了。
1、文章的开头是文章最先呈现给读者的内容。好的开头,要么开宗明义,带领读者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要么提纲挈领,层层递进展现文章的内容框架;或者至少有点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地急切想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文章的开头有几个作用。首先,它是一篇文章的脸面,文章好不好看开头就能知道个大概。文章的语言风格、逻辑、立意都会体现在开头的文字里;其次,开头是一篇文章的起始,一般开头是个引子,要引出接下来要展开的话题;再次,开头是一篇文章的统领,就好像打仗时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开头决定着文章内容的方向;最后,开头往往埋伏着一篇文章最大的未解之谜,等待着读者在下面层层深入揭开谜底。
设计文章开头最核心的原则是——重要的话要放在开头说,要把文章最吸引人、最精华、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内容最先抛出来,这样既可以把读者牢牢留住,也便于写作者顺着开头找到叙述的方向。
如何写故事开头呢?第一,根据文章主旨构思一个故事,可以是真的,可以是听过的,也可以是虚构的;第二,尽量在200字以内把这个故事讲完整,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三,要在故事最后,点明故事和文章的关联。
总结开头就是在文章的最开始,开门见山地给出见解和结论,让读者知道文章的立场和主旨。然后在接下来的段落里,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展开,解释清楚。
一般总结式开头的行文框架是先结论后原因,先全局后细节,先结果后过程。
如何写总结式开头呢?所谓总结式开头,也有人称为“金句”式开头。金句就是有闪光点的句子,也是朗朗上口的句子。
金句在哪里找,一般从文章中找,或者通过归纳文章的内容进行提炼。
悬疑开头如何写呢?有三种常见的套路。最常见的就是百年孤独式悬疑开头,颠倒时空的界限——“多年以后,我想到自己当时那个决定,真的没有后悔过……”;第二种是故意营造不合情理的场面——“被捉住的那一刻,她拼命挣扎,她不怕死,而是怕她手里这点钱再也不能送给她要感谢的那个人了……”;第三种是提出疑问造成悬疑——“一个人,15天,积累了十万粉丝,这个可怕的写作狂人,到底用了什么方法?”
所谓自然叙述开头,就是把作者想跟读者说的第一句话作为开头,看似没有经过刻意的设计,但可能反而更打动人心,因为这些未经修饰的淳朴开头可能是作者最想说的、最重要的话。
自然叙述式的窍门是捕捉细微的情感。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三个模板可以套用:第一种是人称模板,我你他三个人称+感受。比如,“我心里真的很不平静……”“你难道就这样算了吗?”“他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第二种叫托物言志,看似写风景,其实有深意。比如,“最近一直很燥热,让人心情烦躁”“风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都变得萧瑟,我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第三种叫对话模板,看似自言自语,实际上是思考对话。比如,“结束了吗?好像一切都结束了,但又好像没有……”“我还能说什么呢?说说我的委屈,说说我的愤怒和不满?也许都太晚
开头的四个作用——脸面、起始、统领、伏笔。 开头的四大套路——故事开头、总结开头、悬疑开头、自然叙述开头。
2、写作时,为了更好地表达语意,写作者可以设计很多特殊的形式让文章更像一个整体。
为了讲述一个复杂话题,人们会搭建文章的内部结构。
解决引用连贯性问题还是需要回到文章逻辑这个最基本的概念上来。
五种方法护航文章的整体性:布局连贯、语意连贯、结构连贯、形式连贯、引用连贯。
文章结构是为了构建文章内容之间的合理关系,把孤立的内容变成整体,简单来说就是找到贯穿文章内容的主线。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要有层层递进的推理,还要有前后一致的写作目标。
局部肿胀是指该强调的地方没强调,不该强调的地方却加重了笔墨。如何避免文章的局部肿胀呢,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反肿胀练习法。在写作前,先规划好文章每一部分的比例,搞清重点和非重点部分的分配。
顾此失彼是因为观点混乱,前面讲一个意思,到后面自己推翻自己。或者前面有一个重点,写到后面写成了另外一个重点。
写文章需要在动笔前就有整体的逻辑,不能一边想一边写,这样很容易不断否定自己的观点,造成前后不一致。
理所当然表现为只呈现跟主题相关的内容,却没有推理过程。写作中,我们不能相信理所当然的推理,一定要找出材料跟结论的联系。不然的话,读者会一头雾水,找不到方向。
跑题就是偏离主题。常见偏离主题的方式归纳起来有:流水账式跑题、核心不明式跑题、跳跃式跑题和多中心式跑题。
流水账式跑题表现为叙述太散没中心,看起来所有的内容都罗列了,但是别人读起来却抓不住要点。
核心不明式跑题表现为内容太散没中心,看起来每个部分都是有逻辑的,但是凑成一篇文章却没有了逻辑。
写作中,如果担心跑题,就在最开始限定关键词,找到关键词,死死抓住不放,把问题说透。
写作一定要有中心,一个道理也好,一种意境也好,一个说明主题也好,一定要有个中心,如果你发现文字开始跟中心没关系了,那说明写偏了。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实现整体效果,需要有三个统一,分别是观点统一,主题统一,文风统一。
逻辑看起来是非常难以琢磨的事情,但是“逻辑结构”却有套路可循。什么是逻辑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构成一个逻辑的必要组成部分。比如,“例子+结论”式逻辑结构,前面讲例子,后面要有归纳总结;比如“故事+升华”式逻辑结构,前面讲故事,后面要通过感悟实现升华;比如,“伏线+抒情”式逻辑结构,前面所有的叙事都暗藏着某种情绪,最后挑明感情点,抒发情绪。逻辑结构展示了快速理顺文章结构的套路——如果前半部分是展示,后半部分就要有专门的内容做配套。
写文章理顺逻辑的三个关键词:有中心,有头有尾,有配套。
3、所有的铺垫都是为结尾服务的。
文章的结尾有两个属性:在内容上,结尾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总结、归纳、引发思考的任务;在形式上,它又是前面所有铺垫的目标,所有前面的铺垫都是在为结尾服务的。
结尾的四种形式:恍然大悟式、开放式、揭秘式、场景式。
6
第五章:锤炼语言
本章介绍写作中语言组织的重要性。
1、学习语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认清语言表达的三个维度——用词、句式和风格。
用词的第一条原则叫达意,尽量让词语表达清楚所需要表达的意思。“
用词的第二条原则叫精简,多余的词不要加,反复修饰的词尽量删掉。
用词的第三条原则叫个性化。词汇是最能传达作者个性风格的。
风格是文章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表现出来就是文章的特点和调性。
2、检查词义是否准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看词语是不是表达了合适的意思,避免词不达意;第二,看词语跟句子的搭配,避免句子不通顺;第三,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有好几种理解,避免歧义。
避免文章废话的四种方法:词义准确、句意明确、语意丰富、结构清晰。
3、绝大多数的好文章并不是靠宏大叙事来打动人,而是靠散落在文章里的细节描写。
一篇文章里要有简要叙述的部分——简单交代故事和人物,也要有细节描写的部分——花大量笔墨去讲清楚一件事,只有这种状态交替才能形成重点,才能抓住人们阅读时的注意力。
细节描写的三种方法:场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的三种方法:外人评价、外界反馈、两侧包抄。
环境描写的三种方法:自然环境、闯入者、宏观环境。
4、对话在写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对话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人物性格,营造某种氛围,而且在平铺直叙中加入人物对话,会增强文章的节奏起伏,也会拉近文章和读者的距离。
写作中的对话,按在文章中的功能来分可以分为三类:情节发展型、立场展示型和隐喻双关型。
用对话展示立场时,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当时场景,不能总是唱高调,过于刻意地美化人物反而让人觉得虚假不可信。
隐喻和双关都是为了让一句话同时表达两个意思,不同的是,隐喻更希望展现给对方的是字面之外的那个意思,而双关则是希望对方同时抓住一个语意的两层含义。
5、改文章的五个层面:词、句、段、结构、点睛之笔。
7
第六章:模板写作法
本章主要介绍让写作变得简单的方法,并附有18种公文写作的模板。
1、价值观是文章的筋,你摸不到它,但它却暗暗发力;行文框架是文章的骨头,看起来简单的几根,却决定了文章的走向;叙事技巧是文章的肉,能否牢牢抓住读者全靠肉的那个劲;最表层的语言是文章的皮,好不好全在外头,是别人可以一眼看到的,也是文章最后呈现出的样子。
2、先确定一个人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了解比较多的,系统地找找他的资料,找出他最引人关注的场景,找出他生命中的戏剧性。场景+简历+场景,一篇触动人心的传记出炉了。
3、分析广告产品的特性,找到核心诉求点和某种意境,由诉求点引发联想。脑洞开得越大越好,故事说得越远越好,然后慢慢地得出故事结论,点题,引出产品介绍。一篇烧脑的广告文完成了。
4、时评文章最重要的三点,一是事实,要陈述最接近事情真相的事实,包括事态最新进展、视频、各方评论、当事人反应等;二是观点,各方观点碰撞,写作者对此有何看法;三是升华,在事件背后,隐藏着什么道理,为何大家有如此反应,此类事件如何规避,作为读者可以得到什么教训,等等。事实+评论+升华,评论性文章如果能一气呵成,必然会让读者大呼过瘾。
8
第七章:新媒体写作
本章着重介绍新媒体时代的新写作模式。
1、新媒体写作的八个关键词:读者分析、细分市场、写作目标、读者互动、
新媒体写作的八个关键词:读者分析、细分市场、写作目标、读者互动、蹭热点、自传播属性、风格化、多媒体。
2、找话题有四个途径:媒体、热点、大数据、生活。
3、看数据的渠道有:阅读数据监测、影响力监测、互动监测。
4、版权保护的四个环节:政府政策、平台规定、个人版权保护意识、仲裁和维权。
结语
做此笔记一方面是把书读薄,提炼精华,方便自己今后回顾。另一方面,大家也可借此作为学习工具,获得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