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我——我不是坏小孩(一)

孔子弟子众多,孔门72贤各有特色,要说最有趣的当属宰我了。

宰我,春秋末期鲁国人,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光这响当当的名字,就会让人一见难忘。我想,这得是多有个性的父母或长辈才能给他起出这么有创意的名字?且不说会不会被人即刻联想到“宰了我”,就算宰能够被理解为“主宰”的意思,那么,起名叫“予”,不就是“我”的意思吗?那让熟人怎么叫他呢?“我,你是我的好朋友吗?”“我,你说我怎么这么笨呢?”……

从这名字来看,宰我似乎出身于一个有点无厘头的家庭,从小就继承了有趣的基因。《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从他流传下来的故事看,他有时或许调皮捣蛋了些,让孔子头痛不已,但不能算是一个坏小孩。可惜他因为老师的几句批评而被轻视、诬蔑了几千年。

宰我干的

“坏事”之一:“昼寝”

笔者最初认识宰我,是从孔子那句著名的骂人的话开始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当时就对宰我种下了不好的印象,还以为他就像班里最捣蛋、最不成器的那些同学一样呢,后来才知道宰我竟然是孔门十哲之一,在“言语”科上,竟然排第一,位列能言善辩的子贡之前!

其实,那天宰我挨骂只是因为白天睡觉,或者说是因为给自己的寝室作了绘画(有人认为“昼寝”乃是“畫寝”之误)。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我的天,这才多大点事啊,怎么孔子竟如此动气,失望、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几乎要放弃这个孩子了呢?难道是因为宰我之前保证过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绝不浪费时间或者乱抹乱画?孔子气他说话不算数,感觉被骗了?有几个年轻的学生能保证自己永远说真话从不撒谎呢?不管怎么说,他并没有犯什么弥天大罪啊,孔子如此发怒,大概是因为他评价人首推“德行”,尤其对于“诚信”看得特别重吧。

宰我干的

“坏事”之二:“井有仁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

关于这段话究竟是何意思,历来有许多解释。我经过仔细推敲,得出的结论与别人有些不同,我翻译一下给大家看看(仅供参考):

宰我问道:“那些一心求‘仁’的‘仁者’,即便有人告诉他‘仁’在井里,他也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怎么这样呢?君子,你可以让他去死,但不可故意设计两难的陷阱来为难他;你可以严肃认真地去欺骗他,但不可以调戏、愚弄人。”

“士可杀,不可辱”,孔子觉得宰我问这个问题并非真心求答案,也非有疑而问,只不过是在故意调戏君子,兼为难老师罢了。那么宰我是真的故意跟老师作对吗?其实学生对老师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未必全然都是敌对行为。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历史老师教得很好,我觉得他很聪明。有一回,我偶然提出了个问题,他竟然半天答不上来,我内心忽然觉得有点小得意,也不在意这个问题到底解决没有了。

估计宰我同学也跟我有着类似的心理,觉得能够让聪明博学的老师都感觉为难,这样很有成就感罢了。可惜孔子并不完全明了这个学生的心思,只是觉得他很烦人,不尊重老师而已。其实宰我内心深处应该是很爱戴也很敬佩孔子的,他只是在孔子面前调皮而已,在外人面前,他对老师推崇备至,相当维护老师的形象。

孟子就说,在孔门弟子中,“智足以知圣人(孔子)”的,除了子贡之外,还有宰我和有若。宰我对他老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据《阙里文献考》记载:

“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为孔子使于楚,楚昭王以安车象饰,因子我以遗孔子焉,子我曰:夫子无以此为也。王曰:何故?对曰:臣以其用思所在观之,有以知其然。王曰:言之。对曰:自臣侍从夫子以来,窃见其言不离道,动不违仁,贵义尚德,淸素好俭,仕而有禄,不以为积,不合则去,退无吝心,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车器不彤,马不食粟,道行则乐其治,不行则乐其身,此所以为夫子也。若夫观目之靡丽,窈窕之淫音,夫子过之弗之视,遇之弗之听也,故臣知夫子之无用此车也。王曰:然,则夫子何欲而可?对曰:方今天下道德寖息,其志欲兴而行之天下,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则夫子虽徒步以朝,固犹为之,何为远辱君之重贶乎?王曰:乃今而后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子我归,以告孔子,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贡曰:未尽夫子之美也,夫子德高则配天,深则配海,若予之言行事之实也。子曰: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

这段话很长,大意是说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宰我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并解释说孔子品德高尚,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楚王听了对孔子非常仰慕。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表示了赞许。《孔丛子·记义》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门弟子夸起老师来,那真是个个不含糊。这一次宰我对楚昭王说的一番话,因为夸得实在、可信、效果好,得到了孔子的赞许。

宰我的表现确实很好。他非常聪明地先是拒绝了楚昭王的馈赠,引出昭王的询问,然后逮着机会猛夸孔子,最后还是委婉地表示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得到昭王的重用。他说:“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则夫子虽徒步以朝,固犹为之,何为远辱君之重贶乎?”昭王真的被他说动了,差点就重用了孔子,可惜被楚令尹子西阻止了,而且在他劝阻昭王的话中,还从侧面赞扬了宰我……

《史记·孔子世家》说: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

译文:楚昭王想把七百里大有居民里籍的地方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按:即公子申,昭王之兄)阻止说:“大王使臣出使到诸侯各国的,有像子贡这样优秀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左右辅佐大臣,有像颜回这样优秀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优秀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再问:“大王各部主事的臣子,有像宰予这样优秀的吗?”昭王也说:“没有。”

这段话最后一句可以说明,宰我有做官辅治之才,他的名气挺大,水平很高,连楚国人都自愧不如。天呐,一个所谓的“差生”,一个被那么多人笑话、诽谤的孔门弟子,竟然是个国家精英、政界名流!这反转也太大了吧?

事实上,宰我的才能也是公认的。他位列“孔门十哲”之一,曾被孔子许为“言语”科的高材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或许沾了孔子的光,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淄公”,后改称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子”。但嘲笑、轻视、诽谤他的声音一直没有消灭。

宰我干的

“坏事”之三:朝歌独顾

《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注引《淮南子》:“曾子至孝,不过胜母里;墨子非乐,不入朝歌。”汉·刘向《新序·节士》:“县名为‘胜母’,曾子不入;邕号‘朝歌’,墨子回车。故孔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不饮盗泉之水。”

传说墨子“非乐”,认为音乐无益于人,因而到了朝歌,嫌此邑名称不好,把车子调转来绕着走。墨子非乐跟巢由洗耳的故事有相似之处。这些夸张的举动无非是为了彰显他们的主张和志向。孔子也是如此。这在别人看来迂腐得有些可笑,但他们却是严肃认真的。

《论语比考谶》曰:“邑名朝歌,颜渊不舍,七十弟子揜目,宰予独顾,由蹙堕车。” 三国(魏)宋均 注:“ 子路患宰予顾视凶地,故以足蹙之使墮车也。”

首先说明,这个故事是《论语比考谶》记载的。这本书神神叨叨,并不特别可信。

钱穆《宰我死齐考》中就认为这是“轻诬宰予”。反正大家都爱霸凌宰我,什么烂事都往他身上编派,“轻诬”确实很有可能哦。不过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

传说当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途经朝歌。这里作为商纣王曾经的荒淫享乐之地而臭名昭著,因此颜渊不停留,七十二弟子皆掩目,唯独宰我回头看呀看的,结果被子路一脚踹下了车。(咦,子路怎么知道的,小手没有捂严实呀!)

古人为了维护自身清白,往往不近名不正之物。北齐刘昼《新论·鄙名》;“水名温泉,尼文不潄;邑名朝歌,颜渊不舍;里名胜母,曾子还轫;亭名柏人,汉后夜遁。何者?以其名害义也。”因此宰我的同学们都用“不看”来表示对于荒淫之地的蔑视。

他们不看,但不代表心里不好奇。宰我同学才不管那一套,我行我素,想看就看。直爽的子路觉得宰我这样很丢人,一脚把他踹下了车。看来,天真大胆的宰我是班里的开心果呢。

附赠一个“故事”:《吕氏春秋·慎大篇》说: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惫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子贡相与言。”

这简直就是欺负人了,七天不吃饭,别人都不饿,就宰我“惫矣”?别人都是神仙吗?七天不吃饭还不许人家显出疲惫之态?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啊。

人类有时候就是这样,一旦有人被抹黑,大家就都齐上阵,反正都那么黑了,不怕再黑一点。

(未完,待续)

文字内容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宰我——我不是坏小孩(一)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