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后感

我可不想让自己的生活陷入泥潭。

回想自己的周六打针的情景,活生生的印证了,因为拖延,如何让自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毁掉了美好的周六,还差点打不上针。

所以,这几天的我,还是蛮有效率的。

明天周五,好像没啥事儿,我得学一节德鲁克,然后把绩效表格填完。就OK啦。当然还可以再看看书,溜溜弯。

稀缺,不管是从金钱还是从时间上来看,我觉得我是时间的富人,而是金钱的穷人。我可不想让自己陷入债务的泥潭。我得尽量少用信用卡,尽量减少消费,减少透支,否则会影响我的带宽,影响我处理事务的能力。这种情况我深有体会。比如,突然发生的急事儿,让我措手不及,而且这种情况发生,往往会让人不惜代价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后果还会带来更长的代价。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稀缺》是行为经济学领域一部了不起的新作。

发现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

如果你想要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要,而要提前积累。

完成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然后再规划我的10年计划。

马太效应,经济学家称之为稀缺现象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闲的时候很闲,忙的时候贼忙。

所以要在不着急的时候,未雨绸缪。要为未来做准备,不要让自己陷入泥潭。

伏尔泰 “幻觉是所有乐趣之首”

在实验过程中,食物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成了人生的中心和唯一。而如果食物成了唯一,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十分无趣。

稀缺俘获大脑( scarcity captu- res the mind)稀缺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之中。

对注意力的俘获,会改变人的体验。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方式去实现无限愿望的学科,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对实物稀缺进行管理的学科。

稀缺的感觉,取决于可用的资源和我们自身的体验。

有的比需要的少,结果很简单:人们会变得不幸福。

所以要断舍离,要减少物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稀缺心态( scarcity mindset)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带宽(bandwidth)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并加剧稀缺。

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而节食之人也总是会以失败而告终。关于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找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

管窥( tunneling)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

管窥负担( tunneling tax)因没有对管窥心态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心智负担与不利影响。

一点小涟漪就能引起脑海中的轩然大波。

只是单纯地引起低收入者对财务的顾虑,就会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认知表现能力,其严重性甚至超越了失眠所造成的影响。

我们知道自我控制力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它们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评价。而自我控制力并不会一成不变:眼前的奖励(现在就能吃到棉花糖)非常有诱惑力,能获得很高的权重;遥远未来的奖励(之后得到两块棉花糖)的诱惑力就相对要小一些,权重也会低一些。

那我减肥一直不成功,是因为对未来的自己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可以减肥成功。我作为未来的畅销书作家,应该是苗条的、精致的,每天都得化妆,穿的很漂亮的。所以我一定要保持好身材,可以少吃一点啊,没关系,一辈子那么长,美比吃重要多了。而且作为集体电话中心经理,我一定得有气质。

节食不仅仅是有难度而已。与此同时,它还会让心智产生负担。

节食者脑子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与节食有关的种种顾虑,而整日想着这些顾虑,对他们的表现自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当心里有负担时,就连做微笑、对人友善这样简单的事情,难度都会增加。

所有人一旦身陷贫穷,其有效带宽都会变窄。

当我们想到所拥有的东西开始变少时,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热量,都会使自己专注于稀缺的实际含义。没空,就意味着用来享乐的时间变少了;没钱,就意味着用来消费的钞票变少了。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权衡式思维( trade- off thinking)它是由稀缺所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

选择吃一样东西就只能不吃另一样东西。就这样,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

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如果时间和金钱都有富余,那么我们就不会如此专注,而权衡也就不会那么明显。从这个角度来看,权衡式思维是稀缺引发的固有结果。

我现在就有权衡思维,因为钱有限,所以我要控制直接花钱的欲望

余闲( slack)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余闲还能够提供一个隐藏的功效——在我们犯错误时,它给了我们周转的空间和失败的空间。

有钱人跟穷人都可以用苹果手机,但是不同的时候,有钱人有应对灾难和疾病的能力,而我们却无法抵抗疾病的风险。有钱人有选择的机会,也有应对风险的能力。

我们所谓的节俭存在着一个违背常理的推论——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

明天的稀缺注定无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样俘获你的注意力。

现时偏见( present bias)我们会将未来的利益作为代价,过高地估计即刻的利益。

稀缺陷阱源于人们将可预期事件当作突如其来的事件处理。

穷人为什么穷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穷人的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无能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穷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更弱。他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稀缺,就没那么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了。穷人不仅缺钱,更缺带宽。反过来,带宽负担会致使他们的智力下降。

人们无法逃开贫穷去休假。穷人们无法选择不去过贫穷的生活。

我们知道,频繁的节点式截止日期,会比单一的远期截止日期对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出范围更小、更加频繁的限制。

稀缺陷阱的出现就源于不断的救火和管窥心态,源于人们做的事情,在“管子”视野之外都潜藏着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如果能对此进行改变,我们就能改变贫穷的逻辑根源。

时间表排得最满的计划,不是好计划。如果没有构建起余闲,我们就会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然,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是浪费,太少又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存在余闲,人们才不会全神贯注在迫近的截止日期上,也会去关注那些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任务。

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

储蓄是一件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务,而这类事务基本上总是会被穷人遗留在“管子”视野之外。

办会员卡,只是一次性选择;而定期去健身房,则需要一直对身材和健康保持警醒,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权衡式思维不仅会使人分心,而且对节食计划也尤为不利,因为将思想专注在食物上,会让人更加难以抗拒食物的诱惑。

早期的资源充沛会变相鼓励人们浪费,而等到截止日期临近时,管窥心态和忽略行为又会出现。所以,将漫长的一次性截止日期改为渐进式的阶段性截止日期,有助于问题的改善。对于金钱来讲,道理也一样。

缺钱(或时间)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让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变得更缺钱(或时间)。

记住,不要让自己陷入突发事件的泥潭。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稀缺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