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的几本书,渡边淳一的《情人》、伍绮诗的《无声告白》,让我联想到N年前多的N遍的杜拉斯的《情人》。
其实我很少读小说,我读的大部分说都是跟工作相关的,我是一个功利的实干派。只看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我目前的工作有益的书。比如之前看过的《呼叫中心技术》《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等,小说我也只看经典的,因为很多畅销书其实都是骗人的,并没有评论中说的那么高,也与销量不相称,比如《跟任何人都聊得来》等,真的是太差了。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我是在大学的时候就读过,是我的舍友分享给我的,我也觉得很美,尤其爱那句话: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我读了很多遍的开篇,真的很像电影场景,很文艺,很优美,让人沉浸在那个画面里,不能自拔。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其实刚开始读第一遍的时候,很难连贯的读下来,因为整篇小说更像是作者的喃喃自语,有细腻的心理活动,又有客观的描写。后来我又读了第二遍,好像比第一遍懂的多了一点点,也发现了文字的优美,当然还是王道乾老先生翻译的好,文学素养很高。
但是渡边淳一的《情人》更庸俗,更真实一些,通篇都是修子的心理活动,自我,当然现实中是有这样的人的,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是呈现了一种真实,但是并不是任何真实的东西都是有意义的。这点,我非常认同宋丹丹的观念,艺术一定要有意义,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东西,只是真实,并不是意义。
对了,还有伍绮诗的《无声告白》,故事其实也很简单,并不曲折,但是叙事的手法却和杜拉斯的情人一样引人入胜,伍绮诗始终没有明确的告知莉迪亚到底是怎么死的,但是对于莉迪亚死的原因,我们确是都很明白,莉迪亚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当然也有意外的随机因素,但是这给一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带来了影响。小说涉及到了中国人,就如同《情人》一样,男主人翁也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我们很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做派。所以这两本书是适合中国人阅读的。
作为一个未来的自由撰稿人,我希望我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再重读结构精妙的这两本书《无声告白》《情人》,我要好好学习一下叙事手法。
由此可见,内容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形式确是很重要的。就如同我经常接触到的设计,海报设计,网页设计,各种设计。
当然,我也知道,任何的技巧都是可以后天学习到的,但是真实的感受和表达的意愿才是写作的基础。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