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奇迹背后的秘密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上面是张晓风的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的一段话,字里行间透出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以及对社会的嘱托,当然更多的还有对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看完这篇文章我深受触动,不禁思考:我们,作为一名师范生,未来的教师,面对家长们的满心期待,我们应该“还他们一个怎样的青年?”带着疑问,我翻开了位列美国最热门的教育畅销书之一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
0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及成书简介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是雷夫·艾斯奎斯。雷夫·艾斯奎斯所任教的霍伯特小学是美国第二大小学,其中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全美前5%的好成绩,而且在雷夫老师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引导下,孩子们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并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被称为“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该书便是雷夫老师多年来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
02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及成书简介
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顺应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艾斯奎斯更是将这种教育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他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他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其次,他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在他的指导下,所有曾经被评为“远低于基础”的学生,年底全都通过了阅读能力测验。
2. 创造性地运用“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
雷夫·艾斯奎斯将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六个水平)导入任教的班级,根据六个阶段儿童不同的心理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第二阶段,孩子们十分渴望获得奖赏,艾斯奎斯会利用这种心理鼓励学生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等。但是他指出“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危险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这体现了艾斯奎斯对“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3.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艾斯奎斯认为,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那么,怎么让孩子爱上阅读呢?艾斯奎斯的实践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他鼓励各科老师带领学生开办读书会,数学或自然课老师也不例外。在读书会上,老师挑出好书,让各班同学自行选择,每读完一章,大家就讨论一次。孩子们在读书会上认识了来自不同班级、想法相近的同学,收获了友谊;教师们则在不同于上课的环境中和学生建立联系,从而巩固了教室内的师生关系。
03
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看中美两国教育差异
读完全书,除了艾斯奎斯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外,我也注意到了书中所折射出的中美两国教育差异。
1. 没有恐惧的课堂
在中国,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害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这种恐惧心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恐惧。艾斯奎斯提出“以信任取代恐惧”,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这种信任是良好师生关系和教学效果的前提。
2. 理论与实践
“自然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艾斯奎斯在书的第八章中这样写道。他会在教学中给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观察、实验、记录、分析,从失败中学习。这就体现出美国教育注重实践的特点。而中国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理论性的东西都是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导致很多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了禁锢,他们所学的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与社会是脱节的。
3. 竞争与合作
中国的教育特别看重孩子的分数和排名,导致本来应该友好、和谐的同学关系变得冷漠、紧张,教育也沦为了分数和奖状的畸形竞争。而在美国的学校,尽管也有一定的竞争,但更注重的是学生之间彼此的倾听和交流,合作与分享。小组讨论是美国课堂的基本形式,学生们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对方的情感,分享学习的快乐。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也多次出现小组讨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例子。同学之间的交流不仅能互相启迪、开拓视野,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阅读,思考,比较,体悟。合上《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对于开头的疑问我的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坚定地说出:“你们交给我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我必将还你一个人格健全,奋发向上的青年!”
坚定利落,掷地有声。
文案:陈思炜
排版:金云艳
责编:王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