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娜丽莎的微笑》看女性教育与选择

从《蒙娜丽莎的微笑》看女性教育与选择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教育温情电影。

故事的背景是50年代的美国。当时二战刚结束,经济处在大萧条的状态。在二战中,男性作为士兵到前线打仗,因此国家号召女性自力更生,工作赚钱。而二战之后,男性归国,发现女性占据了市场和工作。为了男性的权益,政府又号召女性回归她们“生来的职责和使命”,也就是回归家庭。这种转变首先渗透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卫斯理这样一所美国最有名的女子学院,贵族女校给学生灌输的观念是“几年后你们唯一的职责就是照顾你们的丈夫和孩子”,给学生定的目标是“成为贤妻良母,早日成婚”。

而影片中的女主角凯瑟琳,作为一个满怀热情、充满自由气息的先进女性,在这样一座保守的学校,必定将与其中的人、事、思想都产生强烈的碰撞。在此过程中,她遇到了一位位各不相同的女性,她们互相影响,互相改变,最终走向自己的生活。

有人认为这部影片是想表达女权主义,女性独立的主题。我认为这不是要点。其实我想整部影片更是在讲女性教育的问题,这里的教育不只是要教授女性知识,更是要通过教育帮助女性树立应有的自尊自信,懂得自怜自爱,给女性选择的机会、思想和勇气。

看完整部电影几个人物的故事尤其令我有感触,想要与大家分享。

其一是阿曼达。

学校的护士阿曼达由于在女学生中分发避孕套被举报,最后被逼离开卫斯理。

我相信这样的事如果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发生,不仅不会被举报,还很有可能会受到众人的支持。因为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做好自我防护工作,降低学生们发生意外情况的可能性,例如未婚先孕,感染性病等等。也能提前给学生一些健康知识,不至于出了校园连最基本的性知识也不懂。

可是这种想法在50年代的美国是绝不能被接受的,还会被认为是支持乱交的证据。他们认为作为女性,生儿育女是最神圣的职责,是绝不需要用避孕套这种东西来阻碍,除非你的对象不是你要共建家庭的人。我想阿曼达是电影中拥有新思想的人物之一,而她在与坚定站在传统思想的卫斯理女子学院的对抗中败下阵来。我想这是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新思想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还不能动摇传统的思想。

而以阿曼达的离开为开场,影片正式开启“女性未来角色应由自己选择”的新思想与“女性的角色即是妻子、母亲”的传统思想的对抗。

其次是琼和伊丽莎白以及她们最后戏剧性选择。

琼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在课堂上的发言的锐气与风采让我感受到她的聪慧和意气风发。我想她会是一颗亮眼的星。可她在办公室与凯瑟琳的对话却让我感到同情和气愤。

“听说你还参加了法律预科,你打算去哪读法律?”

“我没想过,毕业后,我准备结婚。”

“然后呢?”

“然后?然后我就成为已婚的了。”

女性的角色难道只能是妻子和母亲吗?是谁定下的规矩?为什么学校、家庭、社会要让这样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女孩遭受这样的狭隘的教育?我并不是说女性不应该成为妻子和母亲。但是这些角色只是女性可以选择的一部分角色罢了。教育的作用不应该限制女性的可能性,而是通过教育给女性更多的选择,让我们的女同胞们可以有机会去找寻一个真实而快乐的自己。我不排除有些女性喜欢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她们甘愿放弃其他的选择,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两个角色当中,但是在当时更多的女性根本没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力。卫斯理的教育告诉她们:“丈夫是她们的天”;“她们有‘生来就有的使命与责任’”;“女性所要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经营家庭”。

这是错误的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是带有偏见的教育。这样的教育难道不是在告诉女性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可能的成功,只能躲在男性的背后,永远见不得光吗?这可以说是一种封建的婚姻观、家庭观。

当琼填了耶鲁大学的法学院的申请表,并且成功入选,我真心地为她感到高兴,她将拥有一个和其他女性大不相同的,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全新的人生。我猜测她将是又一个站在新思想这一边的角色。然而,事实给了我一击。最后她放弃了入学,转而选择与男友汤姆成立了一个家庭,成为了汤姆的“贤内助”。

当凯瑟琳再一次兴冲冲地为她推荐费城的大学时,她拒绝了,她是这样说的:“你觉得我会某天早上醒来后后悔自己每当律师?这不会比放弃家庭、放弃抚养孩子更后悔。”“是你说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这就是我想做的事。”

可是这真的是琼想做的事吗?如果这样,她为什么去读法律?为什么愿意填上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申请表?当她那么幸运地拥有了选择的机会,并且走上了新的选择之路的第一步,为什么她有退回了岔路口,走上了原来那条被无数女性踏宽的泥泞之路?

这不禁让我反思,教育仅仅给女性选择的机会还不够,还要让女性拥有去选择的思想。

我判断琼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显然是教育的失职。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人全面的、个性的、独立的发展的。如果当一个人走出校门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目标,那么我认为这个人绝不能说在学校中获得了完整的教育。因此显然,琼最后还是被类似于“女德班”的思想禁锢在了家庭之中。我们的女性教育不只是教授知识,更应该是教授思想,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她们能够理智的认识家庭、社会、人生,她们才能知道自己想要选择的是什么。

当然,有了选择的机会,选择的思想还不能使女性真正的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还需要有敢于选择的勇气。而这就必须要谈到伊丽莎白的故事。

在电影的前半段伊丽莎白都是卫斯理宣扬的传统思想的有力支持者和实践贯彻者。在大学上到一半的时候,她就已经结婚,接收着周围同学的羡慕的目光。她排斥拥有新思想的人,不论是对阿曼达还是凯瑟琳,她都曾在校报上狠狠地抨击过她们。

可是她幸福吗?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伊丽莎白的母亲得知其与丈夫关系不好,前往图书馆找她。伊丽莎白指着书本上《蒙娜丽莎的微笑》问她的母亲:“妈妈,你说她幸福吗?她看上去幸福。但是做事不能只看表面。”

她不幸福。她必须要强迫自己去接受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与夫妻关系。而这些是家庭、学校、社会用一种错误的教育给她造成的一种思想上的绑架。教育居然成为了绑匪?多么可笑。

所以我说影片中卫斯理的教育是一种带有偏见的教育。男性会接受这样的教育吗?告诉他们必须忠于家庭,而这所谓的忠于家庭就是必须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梦想和可能,拘于厨房、客厅、卧室这一亩三分地,再没有其他。绝不会。

现在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只有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两个都要。这对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一种提示?我们不仅要让受教育者有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有选择的思想,还要让他们有进行选择的勇气。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充实自己,给予他们自尊、自信,让他们能够勇敢地去争取、去追求自己期待的未来选择。

最后出现了反转的一幕,在经历了悲剧的婚姻后,伊丽莎白不再听从母亲的反对,不再害怕社会的偏见,勇敢地选择离婚,迈向自己的新生活,前往纽约进一步深造。

伊丽莎白在一开始也曾随波逐流,她放弃了选择,但是当她意识到这条路不是她想要得的时候,她想要改变,想要获得另一种选择,她给自己开辟一座连接两个选择的桥,勇敢地走过那座桥,最终获得新生。

我想是凯瑟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伊丽莎白。影片中凯瑟琳正是一位拥有不同于大多数普通女性的,拥有开放、自由思想的教师,她在课堂上悲愤地指着幻灯片上的广告,告诉她的学生,女性有选择,应该选择。

她敢于和她认为错误的卫斯理权威教育思想对抗,她敢于说出“不是每一场恋爱的结局都是婚姻”这样令世人震撼的话,她敢于放弃教师的职业以前往欧洲享受期望的人生。她以自身的经历向他们展示,不要在意世俗愚人的目光,要勇敢地做选择,人生只有一次,要为自己而活。

看完整部影片,我为阿曼达、伊丽莎白、凯瑟琳最终站在“女性未来角色应由自己选择”的新思想这一边的角色赞叹,也为琼等最后依旧没有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角色感到悲哀。而我想能够改变这一切的是教育,是通过教育给予受教育者选择的机会、选择的思想、选择的勇气!愿每个人都能够做出自己最适合、最期望的选择,拥抱自己幸福快乐的人生!

文案:张佳乐

排版:王殷

责编:王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从《蒙娜丽莎的微笑》看女性教育与选择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