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
——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有感
陈独秀先生如是慷慨直言道:“我们青年人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五四青年的精神导师用这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直陈了中国青年应当具有的人生态度——“彻底地不妥协地”。面对华夏大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迭起的狼烟烽火,我国的知识分子站了出来,以他们的学养、道义与担当挑起了中华文明一场绝无仅有的变革。由此,人的观点被确立,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在争辩与枪火中高歌猛进,红色的思想与政权如点点星火、日渐燎原……
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但更是一次彻底的文化与思想的革命,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中华大地的一场新变,最为可贵的是,这一份追求独立、自由、永不妥协的精神如同一股涌动的山泉一样,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力量。时至今日,五四英灵的一段风骨,依然能够带给我们诸多感动与启迪,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呼唤五四时代的批判精神与自由之光。他们不亚于人类夜幕中的璀璨群星,在月辉已经统治了夜空过长的时日后,相继燃烧自己。于是满天繁星,以热忱为火,以自由与批判为光,一举照亮了黎明前的沉沉夜色。仰望星空,谁能不喟然叹息一句——“魂兮归来”?
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何谓知识分子?作者林贤治先生在书中直言:“首先得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他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关心专业以外的广大社会.并且以自己的理想价值,设法加以干预、批判、改造。”五四之魂中最感人的地方,在于知识分子的道义情操。一直以来,知识分子背负的从来不只是他胸中的经纶,而是这以外更深重的使命。他的笔应由上帝与良心指挥,成为社会的呼吸;他的声音不应该是为帝王或权力吟唱赞美诗的合唱团,而要始终站在无权者一边,为黎民苍生的苦难发声。而支撑他们这样做的,就是内在的道德感与使命感,是一种远离权势、保持反叛与独立的操守与坚持。
因为这,鲁迅先生可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以“于浩歌狂热之际”寒得锥心,可以“于天上”看见深渊的隐忧。他以他睿智的眼,洞察到了这历史的斑驳与人性的劣根,于是凭着一腔愤怒与悲悯,写下了一个个最普通、最个性、却又最能反映中国国民性的人物,狂人也好、阿Q也好、祥林嫂也好,他们都不仅仅是文学长廊中典型的形象,更是喝醒东方沉睡雄狮的警铃。在诸多启蒙者当中,鲁迅先生不仅仅是先驱者,同样也是首先洞察到启蒙者自身局限性的人:“铁屋子”的论断让人心寒、叫人绝望,《药》的悲剧让人看到了启蒙者的孤独与失败,可即使身处寂寞的荒原之上、感受到无尽的悲哀与无聊,鲁迅先生也从未放下那支战斗的笔,从未放弃唤起疗救的注意,这种似乎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可谓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位铁血的战士,正是因为有对华夏大地的爱、对芸芸众生的悲悯,才能有这一生从未停歇的呐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感动于五四前辈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他们“肩起了黑暗的闸门”,放我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百年来,这一腔来自肺腑的热血奔涌在国人的心头,从未停歇,有了这些前辈们的牺牲与血泪,才有了我们当下珍贵的和平、自由与独立。最怕的莫过于这滚烫的热血度过了这一段幸福的时光便失去了它的血性与热度,成了冷冷的一道血痕。青年,注定将成为国之脊梁,我们切不能因为眼下美好的生活便忘记了历史的伤痕,前辈们的箴言仍未过时,我们仍须紧紧握住过往的烈士向我们递来的炙热火炬,再一次走遍大地。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仍需从头越。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挺直的脊梁,须得由我等青年继承下去,让这头觉醒的雄狮,骄傲的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五四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次彻底的革新,也是令人向往的一场学界的“百花齐放”。五四的魅力在于,它不只有唇枪舌剑的激辩,更有一份有容乃大的包容,这里不乏兴办《新青年》的陈独秀,亦拥有留着辫子的辜鸿铭。思想自由的空气,飘荡在北大的上空,也由此飘遍了中华大地。
而陈寅恪先生最为人称道的论断,莫过于那一句“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 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里的独立与自由有三层含义:其—是维护“我民族”的独特性,即为《论韩愈》、《柳如是别传》的主旨之一;其二是反对政治对学术的干预,保持学术的“中立”价值,亦即王国维所说的“学问之自由独立”;其三指治学态度,不可依傍他人。
众所周知,陈寅恪先生便是那个在所有人高歌着新变时珍重着旧文化的人,当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精神焕然剧变时,他的固守就显出了一种“不趋时”的姿态,也正是这份姿态,给陈寅恪先生带来了诸多争议。诚如作者林贤治所言:“独立与自由,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品格,它们是不可能脱离现代价值观念而存在的。”陈寅恪对其理解,仍然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而没有超越到自己的专业之外。相比起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与独立的风气,其实“狭隘”了许多。
五四时代那面独立自由的旗帜,真正的内涵在于用独立的批评态度关照于社会现实,以自由的包容态度解放人权。为此,即使黑暗侵吞着话语的空间,他们也未曾放弃捍卫自己的独立性与发声的自由;即使自我批评,也从不懈怠去追究自己体内的“鬼气”,这是一种五四式的彻底、五四式的自珍。而时至今日,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追逐世俗时髦的人太多了,批评者却太少,千千万万的人仿佛共享一个大脑,凭借着键盘与网络一拥而上、再一哄而下,只留得一地狼藉。批评的精神化作“敢怒不敢言”的犹豫,自由的态度腐烂成尖酸刻薄的讽刺。哪怕是在陈寅恪先生所言的独立自由的治学态度上,五四那面曾迎风招展的旗帜,也已颓丧地低下了头。抄袭、从众、以及对于“独特”的不包容,成为漫天的雾霭,遮挡住了昔日的璀璨星辉。
林贤治先生的呼告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启迪:“时代潮流不比世俗时髦,它来源于深层的历史变动,因此不只需要追随者,更需要战斗者。”面对种种不一样的声音、万花筒一般丰富多样的世界,青年不应该是容易煽动的“乌合之众”,而应该拥有明白的理性与沉着的勇气,执起堂·吉诃德的长矛,服从于自己心中的号角,追击庸俗、虚伪与不公正,而非畏缩地跟随着人群喊着自己全然不理解的口号。刘向《说苑•杂言》有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我们始终不能放弃内心对独立人格与良知的追求,唯有此,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三、恰同学少年,最风华正茂
罗家伦说:“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就像文章开头所引用的话一样,五四精神之中有一份夺目的“锋芒”,一股宁折不弯、不可征服、永不妥协的锐气。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他们敢于站出来对传统进行彻底地打破,敢于突破一切框架与约束,办报纸、办社团、办教育,用一切自己可以做到的方法去宣扬民主科学的理念。这是一个新与旧发生剧烈冲撞的时代,因而缔造了一批决绝而热血的青年。他们有理想、有担当,因而遵循着梦的指引,大步流星南征北战,一腔热血昼夜滚烫,横冲直撞地走向远方。这份“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的胆魄与反叛,如今安在?
生活由动荡转向安逸,反叛的青年之魂似乎也走向了安息。五四的战火缔造了一群“捐躯赴国难”的少年英豪,改革开放的机遇缔造了一群像高加林那样不断进取着改写命运的青年。而如今,阶级固化与蚁族困境,仅仅只是缔造了一群安分守己、平庸守旧、心甘情愿接受命运的青年。贫穷与富裕的鸿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许多高知却弱小的大学毕业生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普通的大学文凭早已换不来良好的就业前景,自强不息的态度也很难改变出身的差距,这无疑大大削弱了当代青年的“野心”,他们不再仰望着星空追逐梦想,而是低着头为了伙食与房租劳劳碌碌——他们无疑正经历着一种“向下的青春”。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感到他们曾经幻想过的很多美好的梦,还来不及实现就被现实的巨浪一把拍下,大城市的壁垒如此坚硬、向上流动的通道被财富与权势一把垄断,那些曾经立誓要有一番闯荡的少年突然明白,面包比美酒要重要得多。有一天早晨,他们被上班的闹铃催促这叫醒,艰难地爬起身想着一整天即将面临的机械的工作,还没清醒就已然累了。洗漱的时候,忽然抬头望见了自己现在的模样——鸡窝似的头发,大大的黑眼圈,表情中写着麻木、功利与市侩,终于曾经那个天真的“我自己”不见了。纵使偶尔还能听见他在我心底深情地演讲着曾经的梦与幻想,企图感化当下那颗已经变成石头的心,但是 ,再多的声音与诉求也只能被压在心底。青年失去了一颗闯荡的心,再也说不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心怀天下的质问,也失掉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慷慨自信。星空已然寂寞了,随着五四青年的老去,那璀璨的人类星空也终于熄灭。
而这一现状正是急需要改变的。林贤治先生在书本开篇铿锵有力的批评实在是惊心动魄:“唯有平庸的时代,人们才会只顾眼前的事务,保猪狗一样.为有限的施予感到幸福,从来不曾想到把目光从台槽旁边移开.投向栅栏之外那延绵无尽的森林和原野。”五四之魂从危难中孕育而生,凭着点点的星火之热却普照大地,它遭遇过洪水的侵袭、暴雨的洗礼,所幸有一代代秉承着良心与道义的知识分子护着这一息尚存的星火才得以绵延至今,它绝不该熄灭于最具有活力与热血的青年手中。呜呼百年!五四运动从来不只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一场思想文化的运动,五四精神意义远远大于火烧了一栋赵家楼,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群知识分子聚集起的一种创世纪的精神能源——自由的、不妥协的、人性的、敢于担当的、独立的、叛逆的、心怀天下的……而这,正是当代青年所缺乏的。我想,这就是我们当下仍要不断回顾五四、学习五四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人类璀璨的星空会凋零吗?答案毋庸置疑是否定的。
仰望百年前的星空,我们无须感到无力,无须悲叹着呼喊“大师已去,再无大师”,因为再浩瀚的星空也是由一个个散发着微光的个体缔造的。如果勾勒一片人类群星闪耀的图景太过浩渺,我们不妨把群星璀璨的远大目标视为终极追求,而尽自己的所能让自身发光发亮,以自我的奋进与闯荡带来小环境的变化,再以众多小环境的叠加带来大环境的光芒焕发,连点成面、缀星成河,终将有一片彰显新时代的、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星空呈现在宇宙之中。正如林贤治在《旷代的忧伤》中提到的那般,每个人都是荒野上孤独的树,也只有一棵棵树的独自生长,才形成了林,才蔚然成风。五四正是因为个体的力量不断聚合,才有这惊天地的革命;当下也正因为有各方力量的不断努力,才有新时代这极不平凡的成就。
纵时代风云变幻,是今朝重举火把,奔赴下一个百年的征途。
——魂兮归来,熔铸于当下每一个青年的心头。
文案:林耀之
排版:金云艳
责编:王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