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重读哈耶克》 :哈耶克是谁?

——读《重读哈耶克》 韦森 著

文/bird

来源/森林21天共读

题 记

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是传播新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一信念一直是自由主义信条的基本内容。

“人不是而且永远不是他自己命运的主宰:因为人的最高理性(very reason)乃是经由引导人进入可习知新事物的未知和不可预见境况中而持续不断进步的。——哈耶克
(Man is not and never will be the master of his fate:
his very reason always progresses by leading him into the unknown andunforeseen where he learns new things.)_Hayek”

哈耶克在《自由宪章》中说到:“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是传播新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一信念一直是自由主义信条的基本内容。”

一方面,哈耶克重视人的作用。一方面,又没有盲目相信人的力量,而是强调引导、未知、循序渐进、不断进步的重要性。

哈耶克在人类社会变迁上主张的渐进性的制度演化生成论,应该是他一生社会观的根基。
正如他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观念新研究》一书中所言:

“那种认为人作为一种存在可凭借其理性而超越他所在的文明的价值观,并从外面或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对其作判断的空想,只能是一种幻觉。
我们必须知道,理性自身也是文明的一部分。我们所做的,只能是拿一个部分去应对其他部分。
就连这个过程也会引发持续不断的互动,以至于在很久以后可能会改变整体。
但是在这一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突发式或完全重新建构整体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总是要应用我们现有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本身就是一种演化过程的整体的产物。”

其实听上去非常有哲学性,一种变化的,持续的,而又不突兀、不海市蜃楼的。
一切有基础,有因果,又保持变的永恒性。

这个道理可以用在很多方面。
经济学家哈耶克将它放置在社会制度的考虑上,道理推理出来如下所示:

“任何社会制度一旦演化生成,在一定的存在阶段上都有其自我维系的变迁张力。这实际上将会导致即使在21世纪的人类理性社会中,任何国家也不可能完全地打破一个旧体制,理性地设计并构建一个全新的体制。

具体到中国当下的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历史的命运也许是,我们必须在既存的体制安排中,通过渐进性的改革来逐渐催生出一个新体制。

在这种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理清一个现代良序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和原理,能让这些基本原理和原则在此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慢慢达成共识,就变得异常重要了。”

哈耶克首先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其次才是一个社会思想家。

有趣的是,哈耶克有很长一时期所撰写的经济学理论专著和文章,几乎全部出在与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论战中。

作者韦森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和对一些经济社会问题思考的深入,尤其是自2004年以来对欧洲市场史、法制史、政制史以及中国市场史、法制史、晚清宪政史乃至世界科技史和货币史的大范围阅读、思考和比较研究,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对哈耶克博大精深的经济与社会思想进行一番全面的重读,也有必要对自己以及学界朋友过去对于哈耶克思想的解读和诠释进行反思。

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沿革和哈耶克理论论战的切入点重读凯恩斯的‘货币三论’,才感到豁然开朗。一方面感到真正进入了凯恩斯的思想和理论世界,另一方面也觉得开始较全面地理解了哈耶克这一时期的经济学理论精髓。

可见,论战有时也是不全为了争个对错高低,在互相切磋中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分析与思考也许也更加全面缜密。

赶巧赶上今儿公布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财经新闻上报道说:本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约为743万人民币。

我想,在帝都买房也就只能靠着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了。
读起哈耶克的著作也就更加起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重读哈耶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