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即生命
——读《音乐即自由》 坂本龙一 著
文/bird
这部国际知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的唯一自传,缘起是由ENGINE月刊提出,总编辑铃木正文负责访谈,访谈内容分二十七回连载。
作为个性比较特立独行的音乐人,坂本龙一坦言:
对这个决定不是很感兴趣。拾取记忆里的片段,然后汇整成一个故事,这种事情完全不符合我的本性。然而,我对于自己如何成为今日的坂本龙一,也很感兴趣。不管怎么说,这些记忆都与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有关。我想了解,自己为何会走上现今的这条道路。
试着整理、叙述自己至今的经历,这种事确实让我感到有些抗拒。然而,我反而决定要配合这次的计划试试看,试着俯瞰至今为止的时间,将自己从过去到现在的记忆与发生的事情,依序串联排列。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逐渐看清现在的自我,而且或许借由这样的叙述方式,也才能够与其他人共有某些回忆吧。
阅读这样的开头,音乐人坂本龙一的性格可见一斑。相比较大多数现代人刷存在感,晒一切自己隐私,渴望被铭记被仰视,坂本龙一的态度更加客观和带着旁观审视的眼光。这样疏离的氛围就令人平添好感。
坂本龙一的父亲是一名文艺编辑,几乎都不在家。母亲是一位蛮有勇气和个性的人。比如把他送入有些另类的自由学院附属幼儿园,让他穿着与同学不同的服装参加入学典礼。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的性格形成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说:“对于孩子而言,自己如果和别人不同,可不是什么好受的事。我希望和大家看起来一样,能够混杂在人群中,丝毫不受注意。至少想要与众不同,应该是十六七岁后的事。”
慢慢地,坂本龙一随着自己的成长,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接触到钢琴、音乐创作,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就是一个不同于平凡大众的人。
坂本龙一说:“记住规则,然后将事物按照规则排列。能够做到这点,我想大概就是一般所谓的成长吧。然而,我自己对此一直都有不同的看法。虽然经由学习就能达成,但是与我内在的本性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这让我想到周国平先生关于‘成熟’的一段话:“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说得完全是这本自传描写到的音乐家坂本龙一先生的样子。
当然,书中还有不少涉及到音乐方面的细节,让我们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及背后透出的‘音乐即自由’的主旨。比如:
“通常弹奏钢琴曲时,大多都是右手弹旋律,左手负责伴奏。不过我讨厌这种弹奏方法,也许是因为我是左撇子的关系。然而,巴赫的音乐中,右手弹过的旋律,会转到左手弹奏,之后又变奏回到右手。左手右手各自负责的部分往往会相互交换,在弹奏中,两手同样重要。我觉得这一点相当棒,因此深受巴赫的吸引。”
(知道了这个秘诀,以后我们听巴赫的时候会更加留心体味其中奥秘吧。)
“将某件事情写成文章时,文章本身呈现出的美好与力量,让人不由得投入文章构成的世界。音乐的情形也是如此。只要处于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一切就都是音乐世界的问题。与现实世界中的事实是完全不同层次的事。
现实中的事实,回忆会淡忘,消逝,这样的事情可能就此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彻底消失无踪。但只要一谱写成歌曲,就可能成为民族或时代的共有记忆,不断流传下去。将事情从个人体验中抽离,实际留存在音乐世界中,就能借此跨越时空的限制,逐渐与他人共有,音乐正具备这样的力量。”
音乐即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