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值得让我们变得柔软的人
——读《刺猬的优雅》 妙莉叶.芭贝里 著
文/鑫妍
题 记
世界本就很糟糕,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就是,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答案,顺便相爱吧。
刺猬,全身都是刺,防守严密,内心却像馒头一样柔软,喜欢伪装成懒散的模样,特别爱好孤独,而且非常高雅。
法国是浪漫之国,所以妙莉叶.芭贝里才能把小说写的如此优雅。刚读几页真是有种新奇的味道,文字优美异常,很有代入感,就是一幕幕场景啊,而且是日系画风,清新自然,令人赏心悦目。
我很能理解勒妮那种谨小慎微,极度自卑以及非常想证明自己的心思,因为我也曾有过这种感觉,这也是为什么一开篇就吸引到我。
这本书反射出内心黑暗的一面:勒妮足够微不足道、孤僻高傲、甚至有种病态心理——仇恨阶级、贫富悬殊、等级差异,就像青少年对这个社会充满怨恨,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社会本来就不公平。作者偏偏无限放大这种心理,又有足够多的哲学、音乐、电影、评剧、小说、画作、甚至茶道表达这种情感,真的很了不起。这不是随便一个文青就可以做到的,真的需要博学与大爱,即使这样描述勒妮,最终我还是喜欢上了她,因为我看到了一个生命的蜕变!
是的,这个世界不完美,但瑕不掩瑜,人类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物种,有能力了解大自然的不完美、世界的丛林规则;有能力互相取暖、互相拥抱;有能力接受爱、创造爱。
小津先生是勒妮的一米阳光,当这束光来到她心间时,她的心灵像一棵种子正准备开裂汲取阳光和雨露,勇敢的面对这无法预知的未来,她没有退缩。这是一种生命状态的转变,无论她曾经用多少知识与智慧去伪装自己变成一只刺猬,当爱来临,刺猬也会张开双臂,露出自己细腻的皮肤。
从裹着坚硬的刺生活到收起锐利的锋芒,需要勇气,我们都需要活在世界上的“资本”,小女孩的“资本”是“天才”,可惜的是这是毫无价值的天才,无益于任何人,因此她觉得自己最后的资本都没有了,于是有告别世界的想法,勒妮呢?大概是博览群书的智慧吧。
书本前半部分有多么文艺后半部分会加倍感觉到勒妮的真实,这种反差是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最初这本书会那么吸引我?为什么?到底是哪个地方?因为哲学吗?还是人物命运?或者性格?第一天为什么那么痴迷?越到后面越发现实起来?
晚上出去跑步,一直在想,这种反差很特别,想起自己也有过用华丽的词藻伪装自己看过很多书的样子,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自己一定像一个小丑,就像勒妮,不断用书本里的乌托邦麻痹自己,认为自己看清世界了,其实不然。
后面真的感动,就像化茧成蝶那样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而小女孩帕洛玛,也找到了活下去的“资本”—唤醒沉睡的生命。世界本就很糟糕,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就是,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答案,顺便相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