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场夏雨意味着什么吗
文/钰儿
授权公众号/这是我安静的样子
题 记
《刺猬的优雅》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人物的优雅,更是体会了文化的优雅,一本好书是不需要用各种语言去描述推荐的,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
你知道一场夏雨意味着什么吗?
去看看这本书吧,书里会给你思考。
法国的浪漫加上日本的唯美,会是什么效果?
我想就是这本《刺猬的优雅》的风格。
出生于摩洛哥的妙莉叶·芭贝里是一位哲学教授,《刺猬的优雅》是她的第二部作品。这部小说叙事上淡化了故事情节,主要描述人物内心思想,整本书充满了哲学思考,到处都是智慧的语言。按理说这样的一本书籍是很难让人看下去的,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在法国一出版,2年半的时间里,这册小说卖掉了200万册,“在法国文学史上,没有一本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卖出这么多。”同时这本书也受到了很高的赞誉。
而我也对这本书非常喜欢,连看了两遍,看完后还立刻把同名电影找出来认真欣赏了一遍。看完,心里觉得无比感慨,书籍带给人的那种冲击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小说两条线索,一大一小两个女人:一个五十四岁的门房勒妮,看似平庸而微不足道,却有一颗高贵的灵魂,饱读诗书,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是她经历过姐姐被富人家欺凌而死的经历,所以心理总有阴影牵住了她,让她成为一个“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到被迫服从的外表之下”,躲避在角落隐藏自己真实想法的普通人。另一个十二岁的帕洛玛,小小年纪却拥有成熟的思想,她接受不了周围人的庸俗,她觉得“人们相信追逐繁星会有回报,而最终却像鱼缸里的金鱼一般了结残生”,她不愿做那条鱼缸里的金鱼,于是决定在十三岁来临的那一天自杀,并把家烧毁。
这样两个具有与众不同思想的人,因为一个日本住客小津格朗先生的到来而互相聚拢,于是心灵相撞、变化、蜕变,彼此成长,一起“追寻这人间之美”。虽然勒妮最后的命运是死亡,但是一点也不让人感到痛苦,反而是唯美,这一点特别符合日本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看法。
小津格朗先生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士,年龄与思想都达到了一个绝妙的最佳时刻。他的到来就像一阵夏雨,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清凉,特别是对勒妮。勒妮的痛苦由此舒缓,并且接受格朗先生多次邀请,开始敞开心胸,展示自己的心灵最深处,她已经准备好再次爱上一个人,她的幸福就如淋过了这场夏雨一样,“身体不再是一个粗糙的空壳,灵魂则萦回在朵朵云层之上,那是雨水的力量,在获得新生时,美好的日子宣告来临。”只是幸福是那么短暂,很快戛然而止……不过就算有个美好的结局,如同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那又如何呢?不如让永恒停止于这一瞬间,让美留下点遗憾好了。
还有帕洛玛,这个人小鬼大的孩子,意料不到的成熟思维,当然在同龄中也只能成为一个孤独者,她也同勒妮一样只想隐藏起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当她遇到勒妮,特别是和她交流后,才懂得了生命真正的意义。“也许,活着,就是要随时追捕那转瞬即逝的片刻时光。”太美的东西都是短暂的,没有一颗安静的心是体会不到的,我们需要放慢生活节奏,在生存与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帕洛玛经历过勒妮的死亡后,终于明白“想要拯救自己,就必须先拯救他人”,她决定放弃自杀,好好活下去,追寻人间之美。“生命或许便是如此吧:有很多的绝望,但也有美的时刻,只不过在美的时刻,时间是不同于以前的。就好比是音符在时间之内打了一个圆括弧,一个休止符,而在这外面,则是‘曾经’之中的‘永远’。”
除了情节上的铺陈之外,芭贝里穿插了很多哲学、文学、心理学、茶道、绘画、电影艺术等各种知识,特别是对日本文化的一种体悟更是让人觉得芭贝里思想的广度。
对日本的滑门的描述、对日本影片中慢镜头的说明、对山茶花意象的抒情、对日本茶道日本面食的书写……都体现出了法国人所缺乏的一种优雅。有时候,西方艺术的直白与丰盛,不如日本文化中淡淡流露的那种文雅与含蓄,就像山茶花的开放与凋谢一样柔软美好。
《刺猬的优雅》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人物的优雅,更是体会了文化的优雅,一本好书是不需要用各种语言去描述推荐的,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
你知道一场夏雨意味着什么吗?
去看看这本书吧,书里会给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