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一种修行
——读《干法》 稻盛和夫 著
文/鱼子
题 记
年轻的心,总是不愿意停歇,总觉得山后的风景更美。只有翻越山谷才明白,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在起点。
2010年初,经营了近六十年,代表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日本航空公司在国内申请破产。
为了挽救日本国内经济动荡,时任首相的鸠山由纪夫,邀请已经隐退的京瓷集团创始人稻盛和夫来掌舵日本航空,希望他能力挽狂澜,同时还邀请他担任内阁的特别顾问。
一系列任职动作将稻盛和夫这个名字推向了全世界,广为人知。
一年后的日本航空公司的由亏损1800多亿日元变成盈利1800多亿日元,一年多时间里将巨额亏损变为大量盈利的大反转,不得不让人感叹奇迹神迹。更值得赞叹的是在他辞去日航职务后第二年(2012年),日航公司重新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步入更为健康的正轨。
《干法》这本谈论工作意义,探讨工作本质,改观工作方式,挖掘工作能量,完善工作质量,升华工作使命的半自传式励志教科书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不论对于即将工作,或是刚踏入工作行列,或是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甚至是小学生——对于树立起明确向上的工作观念不无裨益,都是一本值得深读精读的好书。
全书分为六个章节加结语。从“为什么要工作”开始谈起,从每个刚步入工作,或有工作观念的初学者所遇到的对工作的困惑和困境开始谈起,讲述了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对工作的认知观念。
——“工作不是为了赚取生活”
——“工作不是苦役”
——“工作造就人格”
——“工作带来喜悦和自豪”
作者结合自己在工作伊始阶段的糟糕境遇(当时的日本行业风气都好逸恶劳,都想着逃脱工作带来的负担),碰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退缩感,直到后来的观念转变,树立了健全向上的工作观念,克服困境,不再抗拒工作的质的转变,从而告诉我们工作的真谛:工作是为了磨砺心志,更在于完善自己的内心。工作是一种修行,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工作初期,每个人总是或多或少遇见各种困境和阻碍,想要退缩和逃避。
作者同样如此。
但是明白以上这些道理,转变了心态,工作也就变得不那么疏离于自身之外。一旦对工作产生了亲近感和投入感,这些困境和阻碍顿时也就卸去了最大的支柱,轰然崩塌。自此之后,工作便能让你全身心投入。投入的工作对于每个工作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与其追求梦想,还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
朴素的话语,蕴含着求实务真的至理。年轻的心,总是不愿意停歇,总觉得山后的风景更美。只有翻越山谷才明白,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在起点。这是年长者的忠告,也是成功的基石。对于初识职场的新手来说,应该时时铭记。
心安定了,工作投入了,自然就爱上了工作。爱上了工作就会有投入的态度。“抱着产品睡”和“感动注入新活力”是作者以自己的两个小事迹来讲述投入和热爱工作,给工作带来的极大收获。虽然不同职业的性质不同,但是只要工作的态度把握好了,奇迹自然就会出现。
“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 这是作者一直秉持的信念,就是投入所能带来的奇迹。
投入工作,就要处在漩涡中心,成为“自燃型”的人。
有些人,需要得到指示,需要有人推动,才会做事,这是可燃型的人。
有些人,就算得到指示,接受了任务,还会推三阻四,不认真工作,牢骚怨言一大把,做不好事情,完不成任务,这是不燃型的人。
而要站在漩涡中心获得工作所带来的快乐,磨砺心志必须做一个自燃性的人,自己主动来提出问题发现症结,主动去需找问题的答案,积极思考,勤于实践。
这是由工作态度决定的。
作者创办的京瓷,在当时的精密陶瓷领域不算是佼佼者,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对自己的高标准。通俗点说,就是“敢”就是“逼”。
常常听到一句话:人有时候不逼一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量。工作就是这样,对于有把握的事情,尽量要做完美,做周到。而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任务,要敢于争取,敢于挖掘。这才是工作能力提高的重点。往往把自己逼上绝路,能出来的硕果才是能闪耀在众人之间的。
京瓷就是凭着这股冲劲,在当时严格要求自己,接下许多当时没有能力生产的单子,更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最后硬生生为自己开辟了众多电子行业的精密陶瓷产品。
山中本无路,寻幽独辟径。看似自寻死路,最后总能绝处逢生,而且是生的更为壮大,繁茂。
当一项工作看不到未来,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作者告诉我们“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往往战斗才刚开始。恒心和毅力一直都是难能可贵的品格。
很多人都会说,这不难,不就是多点时间么。能坚持的时间当然是不难,难就难在能坚持的时间之后,所谓的“不能坚持的”“已经不行了”的时间。说白点,就是在看不到未来,心灰意冷,摇摇欲坠的时候,是否还有精神和意志力,继续贯彻你的恒心。
所有的豪言壮语不应当喊在开头,而是要表决在“已经不行了”的时候。这决定了你所走的路,是平凡还是不凡。
“神居住在细节处”告诉我们的是工作的方法论。磨砺人的心志也好,造就人的内心也好。修行的意义,赋予到工作中来,就是任务必须要尽善尽美的完成。日本人的严谨和严格源自于其作为民族精髓的武士道。
虽然在日本西化的进程初期,因为历来的经商阶级的地位低下,造成日本商人的口碑低劣,商品多为人诟病。而随着西方文化与本土武士道共同熏育,日本国民的总体品格越是体现了其力臻完美的品格。在于工作上更是要求一丝不苟,不得出现差错。
作者以自己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小事来说明,完美对于工作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高标准严要求,不只是口号,而是要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每样工作进程里的。一点瑕疵就要推倒重来;不可用橡皮来纠正错误(保证错误杜绝在实施之前);制作“会划破手”的崭新产品。虽然这是制造业的特有的要求和标准,但是推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是值得推崇的。
正是因为有着这几近于病态的态度和标准“非完美不要”“容不下一粒沙”,才会有着种种的奇迹的发生。这对于每个职场中人,都是值得深思并值得借鉴其方法的。
创新对于工作来说,是一笔画龙点睛。没有创新,不懂得思考钻研的工作,就有如原地踏步在固步自封的泥淖地里。在京瓷企业的企业文化里,“积极思考,不屈不挠”一直都占有较大的比重。
这是一路活水,这路活水包含着成就事业的力量。当工作不再是工作,转变成为事业高度时,创新,思想和愿望都是工作里不可或缺的东西。工作不论大小,能力不分高低。重要的是敢于思考,有着“纯粹、强烈、美好的愿望”就必定能成功。
这也是作为塑造个人内心的必修课,去除杂芜,忘却私心。工作需要这样,人格更需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