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真实的悲伤

真实的悲伤

读《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文/ 悉达多(21天共读群)

题 记

这是现代科技造就的戏剧世界。
老妇人在教堂里祈祷,求神赦免她的罪。
但是,科学家、工程师和军人不会承认,他们有什么可以忏悔。

现在在地铁上,上午有半天时间,穿过三分之一个城市,去了一家西西弗。自参加读书活动以来,还是头一次到书店来。当满架子的书映入眼帘,看见当中熟悉的书名,这才发现因为十多天的连续读书,心境不一样了。这几日在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上看您,现在看到真正的您了。我在心里说。

找了座位。笔是随身带了的,包里有地铁上的免费报纸,在大小豆腐块缝隙里开始边读书,边摘抄。这才是读书笔记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这本书,在作者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天,就在网上读了第一章(好吧,又是看电子书,忙忙碌碌那几年还是靠它读了些零碎)。

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从世界末日过来的人们的回忆片段,是痛苦沉淀后的涓涓细流,但文字背后是惊涛骇浪,读之惊心,久久不能平静。

《圣经》里描述说,世界上会有一段时间,万物都欣欣向荣、开花结果,河里有很多鱼,森林有很多动物,但是人类无法使用那些资源,无法繁衍后代,不能传宗接代。古老的预言就像可怕的童话,我当时不相信有那种事。

在《一生写在门上》一章中,一名中年男子诉说着,他家中过世的老人都躺过家里的一扇门,门上刻了自己一年一年身高成长的刻度标识,旁边是他儿子和女儿的。在他们失去了小镇,也失去了所有生活后,他在晚上骑了摩托车穿越树林,把他念念不忘的这扇门从家里带出来,他就这样偷出了自家的大门。

一个女人回忆说,她的孩子,不是婴儿,是个袋子,除了眼睛身上没有别的开口。

一位大学讲师把自己写的小说寄到杂志社,他们写信回复说,这不是文学作品,而是描述了一场噩梦。

士兵看着妇人挤完牛奶,然后确保她倒掉,看着她们取回鸡蛋,确保被埋在土里。他们埋掉土地,埋掉森林。

工作人员回忆说,牛奶、香肠和蛋,甚至母乳——它们不是食物,而是辐射的副产品。但是他们汇编了检测报告,却要保守秘密。
……

这是现代科技造就的戏剧世界。
老妇人在教堂里祈祷,求神赦免她的罪。
但是,科学家、工程师和军人不会承认,他们有什么可以忏悔。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人怀疑说,文字描述的世界是真正的世界吗?文字挡在人与人灵魂之间。”

但是,灵魂之间本就不能相通,文字也许是挡在灵魂之间的障碍,但是,也有可能成为灵魂之间的连接,跨越种族、距离和历史的鸿沟,我们站在这些文字大师搭建的台阶上,能窥见他人灵魂筑起的高墙深处。他们不忘记的历史,也是我们不愿看见的未来。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