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人不在,去抽烟了》 徐国能 著
文/Bird
题 记
每一個門窗上的鎖都在暗中冰涼而警覺
但一日仍這樣被輕輕帶走
在我森嚴的心裡永恆地遠去了
一句詩,一個安慰,一次感動的可能!
作者是一名70后的台湾师大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台湾师大国文系。著有散文集《第九味》、《煮字为药》、《绿樱桃》。
当时在逛单向空间书店之花家地分店时,看到摆放台湾原版书籍的桌上铺着这本,看着这书脊上的名字:《诗人不在,去抽烟了》,觉得可爱调皮,遂买下。
坐在咖啡店里,看着竖版排版的繁体字,感受台湾文人笔下的生活氛围和透出的情怀,既新鲜又惬意。
作者在序言《不再》中说:“华年无声无息,带走了青春,和曾经做过的梦。过去我曾写过一些凌乱的诗句,而我现在仅仅是一个偶尔读诗的人。那些诗句像是在梦中,无数的陌生人的低语,当我努力想分辨其中一两句模糊低语的含义时,梦也就慢慢醒来。
朴素的日常,周而复始。
固定的程序打开电脑,发动汽车,以四步走完日日的石阶,按下电梯不变的钮,仍然像昨天一样匆匆来去,嘘寒问暖,淡漠且适宜地与世周旋,既不彼此相爱,亦无嗔怪怨怼,一如维持住呼吸,我维持目光,不望向远处。
静坐时也可以想象这样持续到某一天,我必须交还钥匙,将每一个门锁、将空间、将光影与愁烦全部留给另一个生命;熄灭了灯,我将只带走我的记忆如瘦弱的盆栽,甚至连这都必须抛弃?
进行中的日子似乎超越了喜悲,超越了盼望。”
想到美剧《西部世界 The West Life》中日复一日的loop。旁观者看来甚是恐怖,也许我们每个人也都过着类似重复的生活,直到需要交接的那一天来临。(也许届时并没有赋予之人。)
诗人不在,去抽烟了。
回归到日常,连作诗的梦都渐渐想不起来了。
在描写喝咖啡的一章中,作者写道:
“我沉浮在杯中的领会是:人生最值得活的一刻,不在什么功成名就之时,而应该在饮尽最后一口微温的咖啡,望向窗外,晴空悠悠,暮色与人生都很遥远的当下。”
可叹这样的人生时光总是短暂的。暮色与人生都真实地渐渐来临。传统生活中,人总会迎接世俗生活的安排。于是,渐渐迎来中年危机,会被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感充斥。于是,青春的梦渐渐飘远,那些诗歌连同梦境就不知遁入去了哪。
曾经的诗人为了各种原因,去抽烟了。
公号上最近刷屏的诗人海子,去卧轨了。
好在这个世上还有特别的存在——特立独行勇气魅力爆棚的李银河选择用尽一切方法尽量延长自己的创作时光。
她写到:“我愿意做时代先锋。这是一个正在发生剧烈社会变迁的社会,是一个万物更新的时代,我的研究挑战传统,我的生活方式挑战习俗,不顾来自权力的压制,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做自己想做的。让生命绽放出自由之光。”
“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咱们先来让它存在。”-王小波
再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