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怎样用韵》
—— 中华书局编辑部
文/ wayne(21天共读群)
题 记
经过‘求的努力,掌握诗词格律的‘正体’并不太难,最难得是真正做到情真、意新、格高、味厚,否则即使完全符合‘正体’亦非好诗。
、
周作人在散文集《雨天的书》中曾感慨格律诗的难作——在香山上的一座寺庙中养病,读碑亭中的乾隆御制诗:“读之既久,便发生种种感想,其一是觉得语体诗发生的不得已与必要。……对偶呀,平仄呀,押韵呀,拘束得非常之严,所有便是奉天承运的真龙也挣扎他不过,只落得留下多少打油的痕迹在石头上面。”
调侃归调侃,但格律诗的确有非常的拘束。在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辑的“诗词中国普及读物”中的《怎样用韵》中,提出了中华格律诗的“正体”: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符合这五点才算得上一首格律诗的基本。
虽然央视那档关于诗词的节目火了一把,但是更多的只是多了些家长让自己孩子背古诗词罢了,如果说真正对于古诗词的入门,那还是差得真远。不偏不倚,武亦姝我还是挺喜欢的,选手们的价值观也大都正确——胜败是小事,对诗词的喜欢才是大事。但这并不能掩盖那个节目只要记忆力强就能表现优异的事实。
说回这本64开小书,分为两个部分:马凯写的《谈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与王力等编的诗韵。从黄遵宪开始的诗界革命开始,关于格律诗的讨论一直存在。要不要遵守这些拘束,或者是转向自由体诗歌。他给出的答案是既要“求正”,又要“容变”。求正是因为不遵守基本规则,那就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容变是因为时代在改变,从古至今格律诗一直在不停地改变,不能到了21世纪就非不变不可。
那么问题是哪里可以放松些,哪里又不能动摇呢?按照“正体”五要素来说,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均不可变;字有定声可以适当灵活分析;韵有定位可以变化,但不可无韵;韵有定位可以提倡新声韵。总之,“形式服从内容,不因刻意追求工对而以辞害意,影响抒情达意”。
对于格律诗的摒弃说不定是由于人们对于困难繁琐的畏惧。我这样想到。就像八股文并没有人们批判的那么差、当下很多人还没古代八股文写得清晰流畅一样,格律诗也因为起种种“拘束”而被批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想法,并非要求人人都会八股文、都会格律诗。不过当代诗人所谓的自由体诗,真的没有那么妙罢了。
马凯总结道:“经过‘求的努力,掌握诗词格律的‘正体’并不太难,最难得是真正做到情真、意新、格高、味厚,否则即使完全符合‘正体’亦非好诗。’”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