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记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物也 。
—— (清)张潮 《幽影梦》
2017年3月6日 寸心如丹·位卑未敢忘忧国
重新拿起“放翁兄”,纠结于选择“为爱名花抵死狂”“灯暗无人说断肠”呢?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铁马冰河入梦来”?是选择“小楼一夜听风雨”“柳暗花明又一村”呢?还是“诗魂恰在醉魄中”“远游无处不消魂”?跟随梁启超喟然长叹“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我选择放下“柔情”读“侠骨”。
从路的尽头回看,那是嘉定二年的春天,放翁被劾落待制,秋时仍抖诗极丰,冬来病情转剧而逝,临终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弥留之际的“光”灼灼其华,史上能及者寥寥。
这一片段选放翁诗词作三十一篇,比例之重足见其“效力北伐,敢为国殇”的雄心壮志。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直是放翁笔下最动情的主题,“少携一剑行天下,晚落空村学灌园”,有人说当童年的理想实现的时候,理想就剩下“童年了”,如果尽其一生却没有实现理想呢?
“交旧凋零身病老,轮囷肝胆与谁论?”放翁答曰“老矣犹思万里行,翩然上马始身轻,玉关去路心如铁,把酒何妨听渭城。”,年事已高,英气犹存,盼祖国统一之依旧心念念不忘。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人生有几个十年可供凋零?“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两种态度你选哪个?
我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凉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少抱壮志,至老不伸,北伐无成,恢复无期,“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一颗悲怆受伤的心,一种不屈不弃的力量,“太息重太息,吾行无终极”!我难受得呀!!!!!
(灞柳风雪)
2017年3月7日 赠别会友·后夜相思月满船
再读辛弃疾,从一个志在抗金复国的英雄人物,到一个与现实生活对立的理想主义者,再到一个以道家思想为镜简,重新观察人间生活的理性主义者,我应该读那一段呢?女汉子终归是女子,我还是放弃豪情,着眼友情,放怀人间吧!
“赠别会友”是这本稼轩集中收录诗词数目最多的,可见一个人志向再高远,情怀再博大,也难离开友情,或许正是像稼轩这样饱有太多爱国情怀和人生感悟的人,才更需要情谊的滋养,他的作品才更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和浓度,对读者而言增加了情感的吸引力。
“赠别会友”二十九篇,有关怀“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有相思“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有勉励“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有离情“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有忧恨“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正所谓你所付出的,时光都会还给你,有情有义,“横绝古今”!!
稼轩善汲取,熔铸百家事典,博采渊博文史,时而怒张“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时而愤郁“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时而婉约“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时而谐趣“且不醉,俺略起,去洗耳”……
今日我尤其喜欢这一首《送人》:“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理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写别情不停滞于别情,抒友情不局限于友情,一步一折,一折一深,离情场景,人生忧患,“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劲人间铁”!
2017年3月8日 离情别绪·杨柳岸晓风残月
读诗词就好像看电影,大片有大片的惊魂,小制作有小制作的韵味,短期内到底还是大片更能博人眼球、摄人魂魄、记忆深刻,诗词亦然。本读者感觉已经“万里关河、铁马金戈”好几天了,也需要清歌夜宴入梦来吧?今天读柳永,慢词更需要慢慢来……
大大的城市,小小的我,小小的时间,慢慢地走,慢慢的脚步,又清醒了几时?在这风中,在这风中。
金色的月亮,黑色夜空,黑色的风衣,披着我,喧嚣的城市,匆忙的行人,在南方流浪,在南方歌唱。
那就走吧,谁知道前面是什么?那就走吧,停留在哪里?风景是一样的?
那就走吧,别忘了带上吉他和悲伤外壳,大概吧!我也可以是吟游诗人!
或许吧,我也可以是流浪的诗人!
这一段来自好妹妹乐队的《我也可以是流浪诗人》,我读“柳郎”的慢词就是这么一个感觉。这位“宋词革命之子”,在我心里才是正真的“民谣诗人”。经他发展了的慢词,曲慢,调长,拍缓,变化繁复,悠扬动听,“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郎”在宋代是以精通音律而著称的词人,“柳词”中的“新声”如现代民谣人的创作,在沿用旧曲的基础上开辟新调,将市井新声入词,改前代令曲入调,词调从此日趋丰富和繁盛。“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人间情事,男女欢好,怎得劳燕分飞?黯然魂伤,泪满衣衫!
“柳郎”善“赋体”,赋者,铺也!“柳词”的铺叙,“无论叙事写景,还是抒情议论,都能做到委婉曲折,层层深入,细腻妥帖,淋漓尽致”……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背都门、动消黯,西风片帆轻举。愁睹。泛画鹢翩翩,灵鼍隐隐下前浦。忍回首、佳人渐远,想高城、隔烟树。 几许。秦楼永昼,谢阁连宵奇遇。算赠笑千金,酬歌百琲,尽成轻负。南顾。念吴邦越国,风烟萧索在何处。独自个、千山万水,指天涯去。”
敢问:这一百二十五个字,给你个舞台,多少幕能谢?给你台机器,多少集连续剧?
“雅俗杂陈”也是“柳词”别于他家的所长,他世俗化的倾向,“代表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范,是城市市民阶层的生活理想与精神风貌在艺术领域的反映”,这种随着市民文化而兴起的通俗音乐文艺,在“柳词”中已穿越时空而来……
《南山南》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忍思忆。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安和桥》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米店》 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
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
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论槛买花,盈车载酒,百琲千金邀妓。何妨沈醉。有人伴、日高春睡。
《成都》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春风十里》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历历万乡》 两同心·伫立东风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
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人海》 倾杯·鹜落霜洲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沈,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民谣狗”我醉了,醉了……
2017年3月9日 亦山亦水读“王孟”
出门在外,身边不能带许多书,这本《唐代合集》足以抵挡数日,正如作者所言“包容四唐,三四千位,五六万首”作者如何拿捏选择?读者如何选择撷取?难呐 !
今日选读本书中的“王孟”,也因他俩在“官方”已独成一派“山水田园”。他们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刚刚好遇到安居乐业的盛唐,描绘出优美壮丽的山水风景,歌咏出许多闲适静谧的田园生活,一个开朗乐观的时代精神跃然纸上,生在这个时代真好!
应该是容量的限制,本书选取诗作王维只十四篇,孟浩然仅六篇,其中有很多我们熟记心底的篇目都没有收录,读完这二十首,细细思量了一会,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的王维,在山水和佛理中寻求寄托,半隐半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有禅,浑然天成、神韵淡远,读来真正是美的沉醉。
“语淡而终不薄”的孟浩然,一生不仕,羁旅行役、隐居逸兴,其诗作题材虽然单一,但他那颗发掘自然生活之美,超妙自得之趣的“火热”之心然,多难能可贵。
回头想想,在这一套书中,为什么“大小李杜”有资格独立门户,集籍立传,而“王孟”不能?时势造英雄!时代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方向有多大影响?“大小李杜”与“王孟”之别就在这里吧?青梅煮酒,天外龙挂,才子多波折,方能成英杰!
人的一生哪方好?好与不好都是后人的评说,自己只当是不妄赴,足矣!忘了上“景”了……
《早寒有怀》 白居易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 王维 《长江积雪图》)
2017年3月10日 为时为事读“元白”
读诗与听歌有一种相似那便是“相约不如偶遇”,今天就偶遇到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二句来自元稹,后边三句更是耳熟能详来自白居易。坦白说,在没有读这套诗集之前,也读过不少两位的诗作,但我真是不知道“元白诗派”和“元和体”。在中唐诗坛上,人们把元稹和白居易合称为”元白”,关于“元和体”的讨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个普通的诗词爱好者,他们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唐代诗坛有“一圣二仙”,说的就是杜甫、李白和白居易,人们尊杜甫为“诗圣”,李白与白居易同为“诗仙”,白居易的诗作数量更是远远多于“太白”。到了清代文人处李白“仙气”大涨,白居易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诗魔”“诗王”,在这本唐代合集中白居易一人的诗作就选有十六首,可见其“魔性”厉害!
这位香山居士不仅以诗著名,亦兼能散文和文学理论“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读过之后着实让本读者为之抱屈,为嘛合集只有十本,十一本不行吗?今有“乐天”闹翻天,古有“乐天”做“果树”——“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种在了我心里,如我碎碎念江南的景,江南的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017年3月11日 美哉!词牌格律!
活动倒计时了,让我产生紧迫感的是,还有太多“心头肉”没有言状,“抱憾”也是一种美吧?
今天选读书中词牌……
“颜值控”首选“虞美人”与“蝶恋花”,只论其名,你说美不美?宋词的文字不仅写尽了唐诗的两情相悦、肠断离愁,风物歌吟、韵里江山,酬唱揖别、精忠报国,宋词的格律之美盛行,更是能调动读者的五官,要静静听来,轻轻吟唱,慢慢回味……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得名。李煜的“虞美人”便是词史上的艺术高峰,流传千古。
“虞美人”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上阕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领领中平中仄仄平平。
下阕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领领中平中仄仄平平。
摘几首词的最后一句,不由自主的唱起来: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陈亮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蒋捷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蝶恋花”也是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一样的生动美丽。“蝶恋花”的作者一般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愁情,也有山水寄情,优美词章的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绝唱。
“蝶恋花”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书中有几首上口朗朗,便舍不得咽下:
晏殊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李清照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倚,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见灯花弄。”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再选“鹧鸪天、鹊桥仙”,呵呵,有没有很押韵?本书收录“鹧鸪天”八首,“鹊桥仙”只两首。 “鹧鸪天”,是词牌名又是曲牌名,双调,五十五个字,押平声韵,全词读起来好像两首七绝合并而成,只是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鹧鸪天”作为曲牌名,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做小令,南曲多为“引子”,常用于剧目的结尾处,令读者听众浮想联翩,遐思深远。 八首之中我独爱“一枝梅”……
鹧鸪天 郑少微
谁折南枝傍小丛,
佳人丰色与梅同。
有花无叶真潇洒,
不向胭脂借淡红。
应未许,嫁春风。(这便是后阙换头)
天教雪月伴玲珑。
池塘疏影伤幽独,
何似横斜酒盏中。(这便是词曲的深处)
再来一首,用现代词语叫做越读越“带感”……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这便是后阙换头)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便此处无声胜有声)
“鹊桥仙”也是双调,共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同。上下片三、五各两仄韵。首二句多作四字对句,第五句七字,上三下四。代表作便是秦观这一首“牛郎织女”的绝唱: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来感觉一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逢也多情,别也多情,天上多情,人间亦多情!词牌多情甩“热剧”百万条街区!韩剧还是少看吧,呵呵。
2017年3月12日
最后一天了,读点什么?写点什么呢?
为这21天,我只准备了十本书,计划是大致通读一遍(十天),然后每本有目的性的选择一个篇目重点读(十天),最后一天,也就是今天,做总结。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如何让自己的计划赶得上变化呢?
总结下来就是:不把读书当做目的或者每天的任务,而是每天的一餐,早午晚正餐可以,甜品小点可以,美酒咖啡可以,一个橙子,一根薯条也是可以的。补充整天的营养可以,闲来调剂口味可以,暴殄天物重口味自己愿意也行啊!要紧的是你都知道今天吃了些什么?要是越吃越知道自己应该吃点什么?那便是佳境渐入,不是“白吃”啊!
读过这些唐宋佳作,本读者终于现了原形,民以食为天是也!为了让读者吃透作品的内容,本合集的作者在酷暑炎夏中攻苦食淡,奉献一桌盛宴也是尽力而为了!有点想像古人样给诸位“大侠”作个揖,拜一拜,我就这厢有礼了!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中国古诗词千姿百态,读诗就是读史,读史对于我来说不是兴趣所在,然而读诗带着我读史,我怎就这么水到渠成的感觉呢?读史引导我读诗,又怎一个顺水推舟?一头扎进唐诗宋词的这些天里。
偶尔我会想到《战争与和平》里卫国战争波澜壮阔;会想到《飘》里夕阳映红下静谧的橡胶园;会想到《悲惨世界》主人公“让”被挖角的内心;会想到《呼啸山庄》里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还有想到过《西游记》里腾云驾雾的神仙姐姐,《聊斋》故事里阴阳不定的清苦男子,《三国演义》里有史有据的曹操诸葛刘关张……
只字片语,方寸之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最后几句都交给“李太白”了!因我独独冷落了他!
(酒泉 鼓楼)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酒泉。
谢谢活动组,辛苦了,相逢的人,还会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