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诗意地栖居 (二)

题 记

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远景》

往期推荐,点击可阅读 人,诗意地栖居 (一)

2017年2月27日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作者 黄世中

半老徐娘读“李郎”,我以为都会有几分“母爱爆发”的意思!就像遇到一个乖巧的孩子,却自幼丧父,“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过着“佣书贩春”的生活,如《三字经里》囊萤、映雪、负薪、挂角的孩童勤奋攻读,求师问道,以期能报效朝廷。然而,他命中注定就应该是“学子”而不是一个“仕子”,终在朋党之争中零落成泥。“十年京师寒且饿……樊男穷冻”,“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终其一生。你说心疼不心疼???

李商隐对近体诗的贡献在于他的无题诗。无题之什,多为恋情,有寄托、有艳体、有狎邪、有失去本题者,也有误合为一者,“来是空言去绝踪”、“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万里风波一叶舟”,恋情是多与女冠有关,“无题”二字正是隐去题目方更能写的“如许朦胧婉曲”!

在文学史上,李商隐又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读“李郎”更会觉得一个人从小成长的经历,烙印在身体里,最后如一面镜子反照,深深深!没有经历你拿什么来“照”?“天下将倾,海内将乱”哪个阶层最知道?“灾荒之时,兵即为盗”哪个阶层最感通?“存着背面啼,无衣可迎宾”哪个阶层最身受?“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谁说我“李郎”只恋宋氏,写情诗?谁说我“李郎”势利轻浮,无大义?恋一个女子七年“碧海青天夜夜心”寄情百首,你来?!沉沦潦倒仍咏史怀古,讥判时政,抖“诗胆”,你来?!

“李郎”的旨意含蓄,情势潜藏于心,流荡往复;吐言不直不露,亦阴亦柔。“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只知解道春来瘦,道春来独自多”;“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怎拟惜长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外之意,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如何让我们不热爱生活呢?

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
恋情诗:芭蕉不展丁香结。

咏物诗:忍委芳心与暮蝉。

感怀诗:古来才命两相妨。

政治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婚情.悼亡诗:深知身在情长在。
送别.寄赠诗:送到咸阳见夕阳。
咏史.怀古诗:草间霜露古今情。

2017年2月28日

《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 作者 宋红

今天读“少陵野老”杜甫,杜甫少年安定富足,漫游吴越山川秀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前半生汲汲于仕途,欲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后半生惶惶于兵乱,终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幕在滔滔湘江之上。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誉为“诗圣”,后人也称他为“人民诗人”。

古往今来,诗者佳作甚多不足为奇,何为“圣”?文者笔耕不辍不足为异,何为“史”?而“人民”二字又有怎样的担当与出处?“一饭未尝忘君”忠孝两全“忠”在前,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不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人民诗人”是矣!

杜甫的创作涵盖面广,包容性大,不同时代,不同读者,读出不同的沧海桑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工部“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吟多意有馀,诗尽人间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感时忧国:安得壮士挽天河;
书怀遣兴:永夜角声悲自语;
酬唱交游:蓬门今始为君开;
咏怀古迹:丞相祠堂何处寻;
艺界题赠:丹青不知老将至;
咏物感兴:西蜀樱桃也自红;
江山胜迹:西岳崚嶒何壮哉;
宗族亲情:忆弟看云白日眠;
漫咏杂兴:老去诗篇浑漫与。

有人语: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诗乃世上苍痍,人乃诗中圣哲,鲁迅先生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我想说,“能多几个不?”

2017年3月1日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 作者 林东海

“星空里,有一颗最明亮的星”,字太白。“自太白以来,天才或灵感不下于太白者,以中国之广,人才之众,未必绝无其人,而终无继响者,故其当不止于天才也”!他写的太美了!怎么办?

美得让我手足无措,时而静如处子,时而动如脱兔……“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榄露华浓”……

冥冥之中觉得,流浪诗人的理想是应该扎根在李太白的文字之中的,随即找来赵雷的“理想”听了几遍,把自己速速带回现实,“理想永远都年轻,你让我倔强地反抗着命运,你让我变得苍白,却依然天真的相信花儿会再次的盛开,阳光之中,到处可见奔忙的人们被拥挤着,被一晃而飞的光阴忽略过”,而时光却依然舍不得“太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这是李白的《临终歌》。他总想功成而身退,却迄无成功之时,其政治未能比拟鲲鹏,然诗歌才能却如鲲鹏,变化无穷,流风万世。书中作者谓太白为“奇之又奇”,奇情,情之所至,诗亦至焉;奇气,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奇思,以意授于思,言受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理在方寸而求之域美,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奇响,抑扬顿挫,波澜起伏,如三峡流泉,声韵自然,殆同天籁;奇语,造语大师,太白之奇……

韵里江山:遥看瀑布挂前川;
行路维艰:拔剑四顾心茫然;
友情答赠:别意与之谁短长;
感慨兴怀:仰天大笑出门去;
别有怀抱:明朝有意抱琴来。

有“名人”唐伯虎曾写到“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太白”曰……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017年3月2日

“鸿爪雪泥—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片段)

(烟雨中的苏堤)

前两天通读此书的时候,我在书页上写下三个字“当效之”!书中说苏轼是一位幽默大师,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罕有的“快乐王子”,在读书的这几个小时里,深深被苏轼的这种气质和气节所俘获。这让我联想到2016年很火的几句话,大致意思是“做个有趣的人,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要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苏轼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作品映衬他的经历,转达给读者就是这样一种能量,不读不知道,不知道又怎会懂得?懂得又怎样来效之?效之又如何来把控自己呢?我是行动派,要的就是我不会放过你的“开始”!

决定选片再读,读完“鸿爪雪泥-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个篇章,我在书页上写下“最美人生格言”—“苏诗苏词”!这一篇把作为诗人兼哲人的苏轼倔强性格、达观襟怀与睿智情思,一气贯通、酣畅淋漓。“纯涉理路而仍清空如话”,“至理奇文,眼前景物口头语,透辟无碍”,不读不快,怎是几碗“鸡汤”能抵得?

浣溪沙: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再无少?

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行香子:几时归去,做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慈湖夹阻风: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临江仙.送钱穆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抓,

鸿飞那复计东西。

阳关曲.中秋作: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临江仙.送钱穆父: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西江月.黄州中秋: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鹧鸪天.时谪黄州: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当晚在电台听歌的时候,我这样留言给主播“我稀罕上了这个穿越而来的快乐王子”,“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吧!

2017年3月3日

“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片段)

今天再读“李郎”,读完这一篇章的直接感受就是“心塞”,但也解开了一把心结……为什么后人会说我“李郎”只恋女冠,写情诗?为什么说我“李郎”势利轻浮,无大义?众人皆知李商隐对于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贡献在于他的无题诗,《无题》之中有寄托者“来是空言去绝踪”,有艳体者“近知名阿侯”,有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也有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

有说:“义山一生,善作情语”,《无题》诸作向有寄托与恋情之两说,恋情又多与女冠有关,“无题”二字正是隐去题目方更能写的“如许朦胧婉曲”! 读书而后知,“李郎”的情诗已然到了“此言所思之无路可通”的地步,所谓“末路不作绝望语,愈悲!”,“镂心刻骨之言”,言无多路就堵到了心里,这种带给读者的“心塞”恐无后人能及,所以掩盖了我“李郎”沉沦潦倒仍咏史怀古,讥判时政敢抖“诗胆”的豪情。

然《无题》的读法不必绝求一律,言之有理,持之有句,就诗论诗,以意逆志,心体神味,发其幽微,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阅历思想,感情审美之差别,其解读亦未必相同,诗之妙处就在于猜测其含义。有别于“快乐王子”苏轼的敞亮,翻来“李郎”每一页,我都心砰砰砰的加速跳,那种学生时代倾慕于一个优质偶像的心动,全都散落在他的文字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
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
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
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
怀古思乡共白头。

2017年3月4日

“安得壮士挽天河”(《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片段)

再读“人民诗人”杜甫,当选其感时忧国的章节。不论读书漫游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还是求宦为官时“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更有卜居漂泊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都自认为“诗是吾家事”,一首诗便是他一篇日记,一部诗集便是他一生喜怒哀乐的心史。对于诗词爱好者来说,诗人的笔法需得静下心来细细研读,然而作为感情充沛的读者,“诗圣”带来的感动如滔滔江水,呵呵,难以抵挡。

读过这一篇章,我又一次折服在古人门下,杜甫生于公元712年,远吗?而他笔下仿佛写的是如今,更有甚者是,他的愤然慨然,沉郁沉痛的忧国爱国“诗史”,让读者肝肠如火,又人云“读老杜本色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忠”。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处?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不甘作客的杜甫,拖着老迈衰病,饥寒交迫中死于漂泊半途的船上,离世前留下“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孤忠无与施,但以佳句写,本人表示湿了眼眶。

2017年3月5日

“轻罗小扇扑流萤”(《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片段)

记得通读本集的时候,我在书页上写下“妇女之友”,因为杜牧的诗歌中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很有分量,我很奇怪于他用很长篇幅的诗作来写一个“女子”,一首诗就是一个“女子”的一生,那么多宫怨,一个“老爷们”如何懂得多?风流才子写女子,不论是非论才情吧!

坦白说,读过本合集,不少女子在这些“郎君”笔下情深意长,相思绵绵,唯杜牧笔下的女子“与众不同”。我的感觉是别家“女子”都是“郎君”的配角,而杜牧家“小主”确确是文字中的主人,不论姿色美丽,还是乐技高超;不论身世遭遇,还是悲剧命运;不论青楼歌姬,还是深宫佳人,作者写得很“干净”,没有鄙夷,没有言责,都是真挚的情感与同情。

张好好、杜秋娘、陈皇后……这些“颜色如花命如叶”的女子,融化在杜牧的诗情画意里,热极者肠,冷极者意,热极令人欲叫,冷极令人自叹,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吧?“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人,诗意地栖居 (二)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