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文化与金庸的武侠小说

金庸的武侠小说传承了游民文化,在金庸笔下,灰暗的游民文化变得色彩斑斓,被视为社会动乱的游民,成为了救国救民的游侠。

脱离土地的游民,好处是脱离了宗法制度的控制,坏处是失去了儒家思想的支持。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沙漠化,金庸的武侠小说给游民荒凉的精神世界种下了一片绿洲,给脱离土地的游民,构建了一个童话世界。

为什么追剧可以治愈心情?本质上还是因为编剧和导演精心构建了一个童话世界。在医院,有一个现象,你一定观察到了。医生在治愈病人的身体,电视剧在治愈病人的心情。

金庸笔下的英雄,大部分都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乔峰是脱离土地的乞丐,杨过是脱离土地偷鸡摸狗的无业游民,韦小宝就别提了,无业游民里面的极品。

金庸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在他的润色下,苍白的游民形象逐渐丰富,逐渐精彩,成为了为国为民的大侠。他表达了游民的想法,在虚拟世界中帮助游民实现了梦想。尤其是那些不甘平庸的游民,金庸给了他们一个彩色的梦想,又甜蜜又真实。

金庸的武侠小说成为了游民精神非常重要的载体,成为了很多游民的精神寄托。这个道理跟养育孩子一样,很多孩子其实是父母精神的寄托,是在帮助父母实现未竟的梦想。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游民的精神孩子。这么说有点不尊重金庸先生,换一个表述也成立。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游民的精神之父。

在精神之父的引导下,很多萎缩的个性逐渐舒展。他们以乔峰杨过为榜样,在现实生活中,义字当头。虽然很多游民大部分时间都在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但是,还是有少部分时间,他们还是想追随他们的精神之父。

金庸的武侠小说给游民提供了巨大的情绪价值。大部分人都可以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虽然是一个人造的幻影,但是它消解了日常的痛苦,是现实生活中痛苦的麻醉药。

现在很多人选择躺平,是因为不再相信人造的幻想,不再相信那个彩色甜蜜的梦想。他们自以为看清了生活的真相,自以为活明白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选择了自我缴械。他们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好奇,他们失去了自我学习的热情,他们不再尝试追求不平凡的人生或者更有意义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来说,金庸算得上功德无量,他构造的童话世界和精神绿洲,引领着无数想躺平的人,站起来继续奋斗。对于受到沉重压迫的游民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解压秘方,是一支散发着甜蜜的炉香。虽然大部分游民终其一生,都没有出来,都不能大富大贵。对于迷茫焦虑的游民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游民文化与金庸的武侠小说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