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俩兄弟争雁的故事。俩兄弟看到大雁从天空飞过,一个说,我要把他射下来,煮着吃,另外一个说,不适合煮着吃,还是蒸着吃味道好。争执半天,请人仲裁,最终决定一半蒸着吃,一半煮着吃。这个时候大雁已经飞走了。
看完这个故事,很多人都会嘲笑这俩兄弟,认为他们很愚蠢。回顾历史,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战国年间,赵国和韩国就是这么一对蠢兄弟,魏国就是那只大雁。魏国做为战国初期第一强国,怎么会成为韩国和赵国的猎物呢?原因很简单
经历了魏文侯和魏武侯俩代英主的积累,在中原地带,魏国早已经树大根深。魏武侯去世之后,没有指定接班人。于是,魏武侯的俩个儿子,同室操戈争夺君王的继承权。在战争初期,老大占据优势,老二岌岌可危,为了赢得王位,老二从外面搬来了赵国和韩国俩个救兵。
在救兵的加持下,老大扛不住了。陷入了四面楚国的绝境。如果不出意外,老大失败是板上钉钉的。这个时候出现了,俩兄弟争雁的局面。
赵国建议,杀掉老大,扶持老二,让老二割地。
韩国明确反对,杀掉老大,诸侯那边影响不好,他们会认为我们兄弟俩很残暴,割地也不好,诸侯会认为我们很贪婪。
于是戏剧性地一幕发生了,韩国连夜撤军,赵国看到韩国撂挑子,紧随其后,把军队撤回国内了。老大抓住机会猛烈反扑,杀死了老二。老大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的魏惠王,因为迁都大梁,也被称为梁惠王。
中国思想史上,关于仁义和利益的话题,最早就是来自于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
韩赵俩国因为这件事情,给我们贡献了著名的二人争雁的愚蠢故事。之所以认为他们的行为愚蠢,是因为我们开了上帝视角。现实生活中,我们未必更高明。
因为业务迅速扩大,公司需要开发异地市场。其中一个领导说用A,另外一个领导说用B。争来争去,其实这俩个人都不懂如何开发异地市场。无论选谁都不是最优的选择。就好比俩兄弟争雁一个道理,到底是煮着吃好呢,还是蒸着吃好呢?五十步笑百步。现实生活类似这样的小例子很多。
在没有结果之前,争来争去,到底是选A方案还是选B计划,到底是A主意好,还是B建议好。在我看来,统统属于二人争雁的愚蠢故事。没有结果之前,反复周旋细节没有意义,关键是迈出去,是否能射中大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