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一个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长大之后,我也一直信奉这个原则。随着管理和被管理经验的丰富,我逐渐发现这个原则的弊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好比赌博,赌赢了,圣人有识别人之明,赌输了,肯定是奸臣误国。

我们看看唐玄宗和安禄山之间的关系。唐玄宗早年是从腥风血雨里面杀出来的,绝非什么善男信女。在用人上面,不会简单地选择用人不疑,还是疑人不用。唯独在使用安禄山上面,他选择了用人不疑。有人告发安禄山,玄宗无动于衷,直接把告发安禄山谋反的人送给了安禄山。对于安禄山给与了100分的信任。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安禄山起兵造反,大唐由盛转衰。

在处理同样困境的时候,我们看看齐威王是怎么处理的?他的处理态度代表了大部分君王的态度。

因为孙膑的运筹帷幄,田忌打赢了对齐国的关键战役。齐国主帅庞涓在马陵道自杀。在人生的高光时刻,田忌迎来了危机四伏的局面。

在中学课本给我们留下好印象的齐国总理邹忌,用小人的方式给了田忌致命一击。在田忌凯旋的路上,邹忌安排人在大街上找人算卦,我邹忌大将军,三战三胜,现在想成大事,不知道可不可行?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你会认为邹忌的阴谋很容易拆穿。因为这是一个蹩脚的阴谋,田忌想谋反,为什么要在大街上找人算卦呢?把人请到家里不是更安全呢。但就是这么一个蹩脚的阴谋,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站在齐威王的角度,谋反这件事情过于敏感和严重,他采取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这种态度更符合人性,像玄宗一样,把告发谋反的人直接送给安禄山处理是反人性操作。有点类似现在的举报信,即便是匿名举报,管理层也会高度重视。

从齐威王的态度,你会发现,齐威王对于田忌使用的态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显然不符合齐威王的气质。又用又疑又会增加管理成本,怎么办呢?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面,绝大部分君王走了一条折衷的道路,既没有用人不疑,也没有又用又疑,而是选择了将相之间互相制衡的路子。到了明朝是内阁之间互相制衡或者是内阁跟太监互相制衡。君王不在乎将相之间谁对谁错,只要将相之间有矛盾就可以,同时这个矛盾在可控范围之内就可以

互相制衡对于君主来说是更安全的策略,也是管理成本最低的策略。这种策略更贴合人性。为什么网上有人说,懂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因为你只是懂了一个道理,你根本没有去实践,去纠偏。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管理智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