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成名,是北宋的明日之星,他曾经位极人臣,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因为党争,他跌落谷底,沦为农民,因为讽刺新法,险些丧命。他被朝廷贬来贬去,最后死于从海南回京的路上。一生颠沛流离,但他依旧乐观地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人就是苏轼。
苏轼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他不像李白,夸夸其谈,无论是夸别人还是夸自己,一概天花乱坠,无论是要求别人还是承诺他人,通通大言不惭。
相反,苏轼很会搞人际关系,情商很高。在高中进士之后,他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梅尧臣,姿态极低,措辞诚恳,马屁基本上都拍到了点子上。这封感谢信,很走心,体现了苏轼情商高的一面。他为了结交司马光,曾邀请他为自己死去的母亲,撰写墓志铭。我们都知道,要想结交比你社会地位高的贵人,你应该请求贵人帮忙。这个事情,对你来说很重要,但是对他来说,不是麻烦的事情。苏轼在这方面,深通人心。没有半点书呆子的气质。
朝廷元老很乐于提携这样的年轻人,既才华横溢,又愿意放低身段,伏地做小
如果宋仁宗不死,如果宋英宗可以长寿,凭借苏轼的才华,元老的提携,皇帝的欣赏。不敢说成为王安石那样的伟人,但我可以肯定,整个北宋一定没王安石变法。相反,苏轼会顺风顺水,飞黄腾达,成为一代名相。
历史没有假设。真实的历史非常参考,造化也经常弄人。苏轼高中进士,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母亲病故,服丧三年,这还不算完,紧接着,父亲病故,守孝三年。苏轼错过了俩个三年的高贵时光。最要命的是,在这六年间,仁宗和英宗相继病逝。
等苏轼服丧完毕,回到朝廷之后,这一回他面对的是锐意改革的神宗和不近人情的王安石。再加上,苏轼三父子得罪过王安石。在王安石母亲病故的时候,苏洵不仅没有去吊唁,还尖酸刻薄地写了一篇文章《辨奸论》,骂王安石是奸臣。我们站在王安石的角度来思考这个事情,我母亲去世,你不来就算了,你还在伤口上撒盐,非得挑这个时候,骂人。
结果可想而知,苏轼坚定地站在了司马光的阵营,对于王安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甚至是司马光也支持的科举制度改革,苏轼也有理有据地进行了反驳,丝毫不给王安石面子。苏轼明刀明枪地反对新法,和王安石针锋相对。
神宗是一个很开明很温和的皇帝,对于反对派,没有开杀戒。但是并不代表神宗魄力不够。神宗给与了一个皇帝对于臣子最大限度的支持。在皇帝的支持下,凡是反对新法的人都被踢出了中枢。苏轼当然不例外,被贬低了鸟不拉屎的密州。
如果造化不弄人,贬谪密州的苏轼,学习司马光,闭门谢客,一门心思研究学问。一旦变法失败,苏轼一定可以被重用。偏偏苏轼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背后说了不少新法的风凉话,尤其是那首讽刺青苗法的诗。神宗皇帝那个时候最头疼的问题是新法执行不力,越是头疼,狼狈的事情越多。对负面意见和风凉话越是敏感。在这个背景下面,乌台诗案爆发。苏轼成为了御史台重点打击对象。神宗也希望借机惩治反对派。
于是被贬密州的苏轼,被官家抓进了大牢,最终在王安石的求情下,苏轼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命。死罪免了,活罪难逃。在神宗的亲自指导意见里面。苏轼以罪犯身份出任黄州团练使,没有俸禄,没有自由。
顺风顺水的苏轼跌倒了谷底,他失去了生活来源。在太守的帮助下,苏轼得到 了一片土地,从此开启了为期5年的农民生活。
苏轼那个时候其实年龄不小了,40多岁,坦白说,苏轼内心是清楚的,他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基本上结束了,很有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完了。截至到这个时候为止,除了苏轼的文学天赋,他的经历其实是失败的纪录,他对于国家有利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重视,更没有办法落地生根。自古以来有能力的任很多,能想王安石那样顺势而为,把能力发挥出来的人,少之又少。造化弄人,苏轼就是那个有能力,但没有舞台绽放的人才。
但是豁达乐观的苏轼,没有一蹶不振。在黄州期间,他号称东坡居士,因为贫穷,他发明了东坡肉吃饭。他的文学天赋,在困难的锤炼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无论是大江东去,赤壁坏古。还是那俩偏极其有名气的前后赤壁赋。
黄州的苏轼,把自己活成了苏东坡,把自己活成了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偶像,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屹立千年的风景线。
罗马罗兰说。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当你看清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苏轼是英雄,至于他有没有看清生活的真相我不清楚,但他肯定没有看清政治的真相。哲宗即位,新法失败,司马光得势。司马光对于新法全盘否定,苏轼站出来替新法辩护,应该保留新法好的政策,不应该一盘否定。
在波澜壮阔的党争时代,苏轼这种立场不坚定的纵横派,注定是没有未来的。上任的哲宗,听完苏轼的言论之后,大笔一挥,又把轰出了中枢。好容易熬走了王安石,结果又遭遇因循守旧,立场坚定的司马光。苏轼又开始了自己的颠沛流离的贬谪岁月。宋代的党争,实在是过于波澜壮阔,细品起来极为震撼。总之,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党争岁月,苏轼没有半点生存空间。50多岁,被相继贬到惠州、儋州(海南)。在古代,岭南是非常非常不宜居的地方,瘴气十足,很多被贬至此的官员都相继死去。
坦白说,苏轼也直到自己前途渺茫,命运多舛,但他还是写出了那句名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这就是苏轼,一个乐观豁达的苏轼。即便造化弄人,苏轼也能活成风景。颇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