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晋的了解,来自于于中学时代。刘禹锡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找百姓家。当初感叹人事浮沉,功名富贵都是过眼云烟,再辉煌的家族,也会没落。看完东晋门阀政治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门阀政治竟然可以平视皇权,甚至凌驾皇权。重新理解了什么是王与马共天下。
要彻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首先要从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开始,八个王爷为了争夺皇位,陷入互相杀伐的内战,最终司马越打赢了内战。
胜利的司马越赢得了满目疮痍的山河,也独吞了八王之乱的全部恶果。在八王之乱的时候,皇室之间互相杀伐,皇室宗族大多死于内战。随后又出现永嘉之乱,胡人摧毁了几乎全部皇室,唯独派出的司马睿与王导在南京建立了根基。由于皇族劫后余生的不多,在南京的司马睿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不得不依附以王导为首的士族力量。这是王与马共治天下的历史背景。
王导就是刘禹锡笔下的王家。东晋初年,政令几乎全部出自王导,皇权成了门阀政治的装饰品,皇室宗亲必须依附王导才得以生存。衣冠南渡,有五马过江,其余四马全部死掉,就是门阀政治最好的注脚,也是门阀士族强大的象征。
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出了很多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王导死后,门阀政治的代表人物有庾亮、桓温、谢安。王与马共天下,变成了庾与马共天下,桓与马共天下。士族代表更换了,但是门阀政治的局面依旧。
下面重点说说,谢与马共天下。这里的谢就是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族。小时候学过一个关于谢安与谢道韫的故事。著名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就是来自谢道韫的手笔,后来成为千古名句。
谢安的贡献肯定不是局限于吟诗作赋,而是打赢了淝水之战,为东晋延续了近五十年寿命。谢安通过侄子谢玄,组建了北府军,以少胜多,摧毁了一统北方的苻坚政权。苻坚失败之后,北方一片大乱,从此无力南征,给风雨飘摇的东晋赢得了近五十年的喘息时间。
淝水之战是东晋的巅峰,也是门阀政治的巅峰。谢安控制了中枢,谢玄控制了强大的北府军,如果谢安想巅峰皇室,另立新朝,从实力上说,完全有可能。
反过来说,淝水之战是皇权的低谷也成立。在皇权的低谷时期,出现了一个昏君,孝武帝,出现了一个乱臣,司马道子,孝武帝的兄弟。他们兄弟俩联手,试图振兴皇权,于是逼走了谢安,夺了谢玄兵权。貌似成功的背后,实则诱发了巨大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于,孝武帝破坏了门阀政治,破坏了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局面破坏的后果就是内战。
历史的发展往往多有反复,特别是转折时期。在孝武帝的操作下,门阀政治迎来了谢幕时刻,最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是太原王氏,严格意义来说,太原王氏不能代表东晋门阀政治,因为他是依附皇权而得以生存,士族是皇权的装饰品。
但是皇权政治不可能在腐朽的司马氏手里振兴,必然得有一个更有生机的力量才能振兴皇权。这个人就是刘裕,北府旧将,也就是谢玄当年的组建的北府将领之一。我们先放在这里。
行将退场的门阀政治,在桓玄的带领下,引来了最后的反扑,桓玄废晋代楚。这是门阀政治回光返照的表现,桓玄不可能恢复门阀政治的荣光。最终大BOSS出场,刘裕消灭了桓玄,恢复了晋朝皇室,最后取而代之,成立了刘宋,史称南朝。
刘裕要花点笔墨介绍一下,他是一代战神,有六个皇帝死在刘裕手里,他是北伐的悍将,一度收复 了黄河以南大部分失地,他是辛弃疾的偶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形容的就是刘裕。
刘裕吸取了老领导刘牢之失败的教训,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老领导虽然掌握了一支决定东晋命运的北府军,但是始终没有摸到成功的模式。虽然军事上独立了,但是政治上完全没有独立,在门阀政治的迷宫里面,跌跌撞撞,举止失措。一会背叛王恭,一会背叛司马道子,一会背叛桓玄。特别像三国时期的吕布,军事上特别成熟,但是政治上面毫无方向,毫无政治目标。当然刘牢之是武将的代表,武将普遍被门阀政治所束缚,也被门阀士族所禁锢,精神世界处于阉割状态。
刘裕看到了老领导的命运,他明白,投靠门阀,还是依附皇权,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唯一的出路就是废晋自立。
刘裕消灭了东晋,终结了东晋持续百年的门阀政治,成了门阀政治的掘墓人。同时还充当了振兴皇权的历史人物。皇权的振兴在刘裕手里得到了振兴,从此门阀政治消失,政令皆出皇帝,决策皆出刘裕。
多年之后,刘禹锡游览乌衣巷,发出了那句著名的感慨,感叹背后是一个百年的政治格局,是一个士家大族的百年荣耀。王与马共天下,是门阀政治的荣光,是皇权政治的变态,不是皇权的常态。刘裕消灭了门阀政治,让皇权回归常态。